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84篇
  免费   317篇
  国内免费   147篇
财政金融   554篇
工业经济   247篇
计划管理   924篇
经济学   1833篇
综合类   1486篇
运输经济   12篇
旅游经济   30篇
贸易经济   2962篇
农业经济   491篇
经济概况   160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335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247篇
  2014年   454篇
  2013年   905篇
  2012年   754篇
  2011年   919篇
  2010年   654篇
  2009年   705篇
  2008年   936篇
  2007年   820篇
  2006年   709篇
  2005年   478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216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21.
This paper develops a tractable model of examining how factor heterogeneity and imperfect factor market interact for determining a pattern of trade. Institu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for the interaction. In my work, firm productivity is defined as a composition of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technology. Thus, input selection should affect the pattern of Melitz’s intra-industry allocation due to the incurring transaction cost. For a simple model, I assume two factors (labor and capital) and two sectors, which are relatively less institution-dependent and relatively more institution-dependent. When the economy is open, effect of the transaction cost on income distribution is more drastic for an institutionally underdeveloped country. Depending on institutional quality, the economic openness reallocates resource across countries through job creation or job destruction. The job turnovers redistribute income between heterogeneous labors within countries. The income redistribution is catalyzed by international mobility of capital. As a result, income disparity is widened between the institutionally developed country and the institutionally underdeveloped country. This paper can contribute to the literature of institu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相似文献   
22.
罗巧云 《时代经贸》2012,(24):160-160
本文运用实证的方法分析了苏州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得出了友好城市个数和星级饭店数量是影响苏州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结论,提出了政府要扩大友好城市数量、加深友好城市合作空间、提高扩大旅行社数量、提高国际旅行社服务质量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3.
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主要出口行业的工业三废排放指标和主要出口口岸及地区的污染指标也随之上升,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在当前资源环境约束下,对外贸易发展应该从环境输出走向环境修复,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生产经营,激励环境技术创新,实施战略性的环境措施和贸易措施,实现环境、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三赢。  相似文献   
24.
在一个半世纪的英殖民统治时期.香港就逐渐成为中国与欧洲乃至西方交流的一座桥梁。自1997年主权回归后。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特殊地位以及欧盟对香港经济政治事务的密切关注使其在中欧关系中发挥着独特的影响。香港既可以成为中欧之间密切经贸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也可能因其内部政治事务的发展而对中欧关系构成挑战。为此,我们在战略性地推动香港在中欧关系中的“门户”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外来势力对中国主权与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25.
标志性事件不仅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空间拓展以及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而且对城市的饭店业造成显著的影响。以广交会为例,依据时间顺序探讨广交会对广州城市饭店空间布局的影响。研究发现,广交会展馆变迁直接推动展馆附近地区饭店设施建设,引导广州饭店由城市中心向边缘地区扩散,形成以展馆为核心的饭店集聚。造成饭店集聚的动力因素是行为因素、产业因素、交通因素以及政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城市空间扩展,影响饭店集聚因素不断产生变化,尤其是当主导影响因素发生改变时,将引起集聚区的衰落。  相似文献   
26.
本文利用1997-2009年的数据,对外商对中国第三产业直接投资与中国服务业的产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OLS检验了外商对中国第三产业直接投资与服务业的增长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外商对第三产业的直接投资对中国服务业的变动有很大影响.从上述实证分析中可以看出,外商对第三产业的直接投资对中国的服务业的增长有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1.07的弹性系数说明外商对第三产业的直接投资每增加1%,中国的服务业占GDP的产值就会增长1.07%.因此外商对第三产业的直接投资对中国服务业有着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中可以看出,外商对第三产业的直接投资是促进中国服务业产值增长的原因,而服务业产值的增长却并不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原因.  相似文献   
27.
企业所提供的商业信用规模和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迥异,发达国家是正相关关系,而发展中国家是负相关关系。企业规模、关系网络和商业信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8.
全球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网络的时空分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学估测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0位的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流的基础上,综合考察全球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的时空演化格局,并从全球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联系的角度揭示全球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网络的等级结构。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全球已经形成以北美、西欧、东亚—东南亚三个区域港口间集装箱贸易连接为主体,三个区域内部港口间集装箱贸易连接为支撑的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流网络空间格局;2全球港口间的集装箱运输贸易流网络的复杂性与完整性大大增加,各港口间的集装箱运输贸易流在研究期内经历一个由近及远的空间递减过程,地理邻近依然是有利于促进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流的一个重要因素;3全球多数港口间的集装箱运输贸易联系比较松散,仅少数港口的联系紧密,这种全球集装箱运输贸易港口分布格局等级差异的形成是世界海运贸易网络区域分异、组合特征的反映;4港口集装箱运输贸易首位联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特征,港口的相邻或接近以及集装箱运输贸易组团核心强大的经济吸引力,成为全球港口间集装箱运输贸易的首位联系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9.
人民币升值在多个维度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往的文献集中于研究人民币升值对出口总量和不同商品出口结构的影响,忽视了从贸易结构分析人民币升值对私营企业出口占比和加工贸易出口占比的影响。利用2005--2008年间月度数据进行VAR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会减少私营企业出口占比,但在长期内却能提高私营企业出口占比;同时,在短期内人民币升值会增加加工贸易出口占比,然而在长期内却会减少加工贸易出口占比。  相似文献   
30.
从1999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在企业执行过程中,由于准则对债务重组业务会计处理规定上的某些缺陷,导致了某些企业尤其是某些上市公司利用此法律上的便利,随意调节度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给国家在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工作方面制造了障碍,国家财政部审时度势,及时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准则,克服了原准则的缺陷,进一步规范了企业债务重组务和会计核算办法,使中国的会计准则体系进一步得到了完善,但新准则的实施由于新经济情况的情况,难免有不妥当的表现,笔者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应注意的和改进的问题,希望能与同仁进行商榷并在该准则实施和执行过程中引起关注,对该准则的有效实施产生一些进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