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5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45篇
工业经济   48篇
计划管理   233篇
经济学   177篇
综合类   124篇
运输经济   9篇
旅游经济   33篇
贸易经济   123篇
农业经济   195篇
经济概况   94篇
  2025年   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土地利用分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合理确定土地利用方向,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重要途径。为了对广州市土地利用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理论指导,结合其土地利用现状和特点,选取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社会经济状况和环境资源承载力4项一级指标及15项二级指标,建立土地利用综合分区指标体系。[方法]通过SPSS19.0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前4个主成分,并将其作为新的样本数据,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对广州市土地利用进行综合分区。[结果]根据聚类分区结果,将广州市分为4类土地利用区:中心发达区,包括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和越秀区;综合发展区,包括白云区、番禺区、花都区、增城区和从化区;重点潜力区即南沙区;资源组合区是(新)黄埔区。根据各分区的差异性,提出各区域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结论]根据各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及土地利用状况,将广州市分为4类土地利用区具有合理性,能为广州市今后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李艳辉 《价值工程》2010,29(4):44-44
对近些年来功能食品的研究发展做了归纳,并对功能食品的特性以及安全性评价做了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构建西安市现代农业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对农业多功能进行量化分析,并从功能层面对西安市农业空间分布进行探讨和分区,对于实现农业整体效益最大化和促进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 基于农业的多维功能构建评价体系,文章选择熵值法分别从经济、社会、生态和休闲4个维度量化评估。结果 (1)2011—2020年西安市农业经济、社会、休闲功能基本表现为上升趋势,生态功能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2)2016年具有明显的拐点意义,变化原因主要源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民增收、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降低以及农田生态系统多样性指数的减少和农药施用负荷增加等原因。(3)2020年西安市农业的经济功能的优势区域主要集中于高陵区及其周围的阎良区、临潼区和灞桥区;农业社会功能方面表现为明显的边缘向城市中心区逐渐减弱的趋势,优势区主要集中在阎良区和临潼区以及远郊的周至县;农业生态功能整体表现为由边缘区域向中心城区逐渐减弱的趋势,蓝田县的农业生态功能最高;农业休闲功能方面表现为沿中心城向外援区域逐渐减弱的趋势。结论 西安市农业主导功能分区共分为7个二级功能区,包括高陵“西安菜园子”粮菜主产区、阎良临潼农业就业生活保障区、蓝田秦岭北麓生态涵养区、周至秦岭北麓和渭河农业涵养区以及灞桥白鹿原农业文化休闲旅游区、鄠邑区沿渭河农业生态观光区、长安山地农业产业休闲旅游区。  相似文献   
24.
坚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方向,加快种植业产业布局调整,对于增强伊犁河谷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及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有着重要意义。伊宁县是伊犁河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大县,文章以伊宁县为例,在分析伊宁县种植业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伊宁县内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求,提出\"稳定小麦,提质玉米,增加果蔬\"的调整思路。采取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从效率优势、规模优势及综合优势3方面对伊宁县种植业主要农作物类型与全国同类农作物进行优势比较分析,并结合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将伊宁县划分为农业种植三大功能区,围绕伊宁县农业优势支柱产业和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建成优质高效、高产出率和高商品率的六大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万亩连片示范片和万亩示范田,促进农业生产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一体化,满足农业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25.
本文通过对远图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案例的分析。认为应充分发挥不同市场及成员的功能优势并有效加以整合,打破银行渠道单一间接融资的局限,实现功能金融对社会资源的高效配置,才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新的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26.
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城乡发展的新动力,在城乡地域功能演化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山地丘陵地区在旅游业驱动下,多种地域功能交互重叠,构成了多类型复杂耦合空间,面临着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抉择。本研究以河南鲁山县为例,探讨山地丘陵地区在旅游引导下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策略。研究发现:(1)山地丘陵地区的地域功能正在从传统单一的“居住-农业非农业生产”向综合功能的“生态保障-居住-农业非农业生产-休闲文化服务”转变,多类型空间交互特征明显。(2)鲁山县由农业经济主导向旅游经济主导转变,可划分为旅游服务承接平台区、山地生态旅游发展区、特色林业旅游融合区、平原高效农旅融合区,进行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的层级划分和产业方向优化。(3)发展策略应强调分层实施、分类引导,优化城乡利用空间,做好城乡地域分类引导,实现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研究成果为认识山地丘陵地区地域功能演化规律、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策略提供了科学案例。  相似文献   
27.
研究目的: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逻辑框架,开展实现模式的适宜性评价,形成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分区指引。研究方法:逻辑分析法,D-W四象限模型,综合指数法,SOFM网络模型。研究结果:(1)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涵是基于生态产品的“客观价值”并通过“市场价值”手段实现生态产品的“主观价值”;(2)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可分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生态指标交易、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土地综合整治或生态保护修复共8类提高生态供给和溢价增值的手段,且因为地区差异具有不同的适宜性水平;(3)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的适宜性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纵向补偿下生态产业探索型、生态农旅横向补偿型、指标交易型、生态工业指标交易型、生态工业横向补偿型和生态开发与市场综合发展型6类城市;(4)我国各类型城市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符合“一片区、三板块、两点带全面”的分区发展格局。研究结论:适宜性评价与分区指引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落地具有重要意义,评价方法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差异化制度设计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28.
Technological promises are becoming part of the way in which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mmunities try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stakeholders, aiming at legitimation, reputation, and funding. Not all promises, however, become reality.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use of promises comes the risk of disillusion and cynicism, which may affect negatively policy-makers and the public opinion.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introduction in the field of S&T and innovation policy of a tool commonly used in engineering fields aimed at identifying and measuring all possible failures of a proposed technology. Instead of focusing on the magnitude of promises, it suggests that a useful perspective can be gained by placing systematic attention to the negative side, i.e. all reasons why a given technology may fail to deliver the promises. The paper develops the methodology, presents a case study, and illustrates the benefits of using it in policy-making.  相似文献   
29.
    
This article draws on Margaret Radin's theorization of ‘contested commodities' to explore the process whereby informal housing becomes formalized while also being shaped by legal regulation. In seeking to move once‐informal housing into the domain of official legality, cities can seldom rely on a simple legal framework of private‐law principles of property and contract. Instead, they face complex trade‐offs between providing basic needs and affordability and meeting public‐law norms around living standards, traditional neighbourhood feel and the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highlights these issues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the uneven process of legal formalization of basement apartments in Vancouver, Canada. We chose a lengthy period—from 1928 to 2009—to explore how basement apartments became a vital source of housing often at odds with city planning that has long favoured a low‐density residential built form. We suggest that Radin's theoretical account makes it possible to link legalization and official market construction with two questions: whether to permit commodification and how to permit commodification. Real‐world commodification processes—including legal sanction—reflect hybridization, pragmatic decision making and regulatory compromise. The resolution of questions concerning how to legalize commodification are also intertwined with processes of market expansion.  相似文献   
30.
要达到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对新时期的学前教育专业,完善的专业实训教学体系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