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4篇
  免费   403篇
  国内免费   119篇
财政金融   1088篇
工业经济   329篇
计划管理   1139篇
经济学   877篇
综合类   740篇
运输经济   16篇
旅游经济   50篇
贸易经济   717篇
农业经济   283篇
经济概况   657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284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361篇
  2013年   465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401篇
  2010年   305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439篇
  2007年   372篇
  2006年   372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社区治理的视角对人口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在讨论人口社区治理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人口社区治理主体和治理结构,提出了构建我国人口社区治理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92.
当前银行业监管面临着监管失灵的困境,根本原因是监管理念的滞后,形势的需要召唤着新型的银行监管理念。公共治理理论以其理论的先进性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并日益成为一门显学。把公共治理理论引入银行监管领域,或许能带给银行监管工作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3.
治理理论与政府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治理理论重新审视和思考政府改革,对于拓展和开阔政府改革的理论和思路具有重要意义。它表明政府改革不能仅仅局限于政府自身的改革,而应该在政治民主化、国家与社会(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政府与市场等更为广阔的理论视野下思考和进行。  相似文献   
94.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资产收益率及市净率为被解释变量,股权集中度为被解释变量,并使用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代表公司规模、财务杠杆、净利润增长率作为控制变量,从公司治理角度分析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从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等11个行业中挑选了92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对样本总体和各行业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此研究的政策意义在于现阶段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不应盲目模仿英美模式无视中国的国情,过于强调股权分散。认为只有保持股权的适度集中才有助于我国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和整体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95.
我国民营企业遵循"股东至上"的企业治理逻辑,忽视企业职工的利益,从而导致劳资关系紧张.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制度环境下,建立职工董事制度,实现共同治理,是维护职工权利、建立合作型劳资关系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96.
本文在分析公司治理机制的基础上,将影响公司治理的各个因素进行量化,通过构建上市公司估值模型,对公司治理影响估值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结论是,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估值的影响很大;治理结构完善的公司,其估值水平相对较高,反之亦反之.  相似文献   
97.
基于企业本质从价值角度描述为财务资本、人力资本、组织资本与社会资本的一个不完全契约组合,公司治理就是保证这一契约组合有效执行的制度安排,而现代财务会计在理论与实践上更接近于公司治理.本文利用资本保全概念将企业本质、公司治理与财务会计理论整合为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8.
随着加入WTO后金融领域的逐步开放和外资银行的大批涌入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创新日益紧迫 ,而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和竞争力的根本因素依然存在 ,如资本严重不足、治理结构及经营机制不完善、经营环境不健全等。要解决这些问题 ,不仅需要商业银行本身加大改革力度 ,大胆进行制度创新 ,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在宏观调控和具体政策上为国有商业银行营造有力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99.
We report on the comprehensiveness of voluntary corporate governance disclosures in the annual reports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circulars of Toronto Stock Exchange (TSE) firms. We focus on disclosure of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practices implemented by our sample of TSE 300 firms vis‐à‐vis the 14 guidelines set out in the TSE's report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Where Were the Directors? Ou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only a very few firms disclose that they have fully implemented the TSE guidelines, and that the extent of disclosur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practices implemented varies widely among the firms. We then test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comprehensiveness of such disclosures and the choice of disclosure medium using simultaneous equations multivariate analysis. We als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publicized corporate governance failures on disclosure. Overall,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hoices of disclosure medium and the extent of disclosure are made concurrently, and are influenced by the strategic considerations of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00.
The paper examines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voluntary adopti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reform in firms embedded in a relationship‐based governance system with less protection of minority shareholders. In such locations, ownership structure should be a key determinant of governance reform. Firms with dispersed ownership are likely to face agency problems but may lack sufficient ownership power in the hand of external owners for adoption to occur. Extensive ownership by external parties facilitates adoption but decreases the need and motivation to adopt governance reform. We examined the adoption of stock‐based incentive plans and transparent accounting regulations (e.g., greater disclosure to shareholders) among large German firms (DAX 100) during the late 1990s. We found an inverse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and governance reform. In addition, we found that firms adopting governance reform were more likely to engage in corporate divestitures and achieve higher levels of market performance than firms not adopting governance reform.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