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5篇
  免费   346篇
  国内免费   166篇
财政金融   929篇
工业经济   265篇
计划管理   1546篇
经济学   1590篇
综合类   1514篇
运输经济   52篇
旅游经济   99篇
贸易经济   833篇
农业经济   380篇
经济概况   1099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245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514篇
  2013年   836篇
  2012年   580篇
  2011年   766篇
  2010年   607篇
  2009年   524篇
  2008年   613篇
  2007年   511篇
  2006年   452篇
  2005年   368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深圳中心商务区的区位转移及其机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如渊  李燕茹 《经济地理》2002,22(2):165-169
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罗湖商业区可以看作是深圳目前的中心商务区,正在建设中的深圳中心区(福田中心区)将会是未来深圳的中心商务区。在深圳城市经济重心西移等内外固定的作用下,深圳商务中心区西移趋势已经形成。本文主要就福田中心区的成长和深圳中心商务区由罗湖向福田转移的机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2.
新中国建立以来,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党的思想路线对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制订起着关键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观以及国际环境是促进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变迁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33.
管顺丰  平海 《物流技术》2002,(11):29-31
分析了物流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我国物流支撑体系的现状,研究了政府在物流支撑体系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提出了规划和建设我国物流产业支撑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4.
政府公职人员是特殊经济人,并且从"经济人"角度、从历史性角度、从社会契约论角度、从初始社会分工及分工发展过程角度看,政府公职人员经济人性应有必要的边界。其经济人性发挥应符合作用空间的"非市场性"、经济人性范围的日趋"紧缩性"、经济人性目标满足渠道的"单一性"及较强的"社会性"这些内在规律。把握这些规律,可有效地建立针对政府公职人员的约束机制和非市场性的竞争机制,还可有效地促进民主发展,这对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综合绩效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现阶段,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绩效评价工作才刚刚起步,“官员问责”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体系中,绩效评价和问责是较为薄弱的一环。文章通过对我国近几年发生的六起煤矿特别重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结果的分析,厘清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价和问责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价工作的做法,提出应分别从问责目标、问责主体、问责对象、问责内容、问责程序和方法、问责结果的应用等方面完善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问责制。  相似文献   
36.
37.
文章探讨了温家宝提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以及政府为保证实现这个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导致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式在中国的运行结果,分析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38.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政府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训中拥有无可争议的地位,但政府能否对自己的角色加以理性定位却事关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依据中国的具体国情,本文提出政府在高职教育发展中应该扮演催化剂、支持者、激励者和调控者的理性角色。  相似文献   
39.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government deficits, public investment, and public capital on welfare in the transition to an aging Japan by applying a simulated general equilibrium growth model. One of the main results of this paper is that targeting only high economic growth would mislead us as to economic policies, and that a policy to reduce future government deficits is most preferable for almost all generations, even though a cut in future deficits must be followed by a decrease in public investment, thus a decrease in public capital in the future. J. Japan. Int. Econ., December 2002, 16(4), pp. 462–491. Faculty of Economics, Shiga University, Japan; and Management School, Imperial College, United Kingdom. © 2002 Elsevier Science (USA).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Classification Numbers: H55, H54, H62, C68, J10.  相似文献   
40.
This paper tests Barro's (1979) tax‐smoothing hypothesis using Swedish central government data for the period 1952–1999. According to the tax‐smoothing hypothesis, the government sets the budget surplus equal to expected changes in government expenditure. When expenditure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the government runs a budget surplus, and when expenditure is expected to fall, the government runs a budget deficit. The empirical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model provides a useful benchmark and that tax‐smoothing behavior can explain about 60 percent of the variability in the Swedish central government budget surpl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