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49篇
  免费   484篇
  国内免费   262篇
财政金融   825篇
工业经济   430篇
计划管理   1630篇
经济学   3757篇
综合类   1843篇
运输经济   53篇
旅游经济   141篇
贸易经济   1437篇
农业经济   490篇
经济概况   1887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317篇
  2019年   336篇
  2018年   264篇
  2017年   348篇
  2016年   373篇
  2015年   416篇
  2014年   687篇
  2013年   1099篇
  2012年   996篇
  2011年   1171篇
  2010年   899篇
  2009年   859篇
  2008年   964篇
  2007年   814篇
  2006年   682篇
  2005年   473篇
  2004年   332篇
  2003年   238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本文以陕西省24个城市社区233名社区就业者的调研数据为例,从社区就业农民工人力资本、农民工社区就业特点和社区就业者类型与收入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比较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一是农民工社区就业者教育人力资本普遍偏低;经验人力资本偏低;迁移人力资本较高。二是农民工找工作主要靠熟人和亲戚等社会资本.但是非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培训机构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多数农民工有长期社区就业的打算;三是社区就业者类型与收入水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2.
文章探讨了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倾向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区位条件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倾向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近城地区以大量企业及相对发达的各种要素市场为第一优势,吸纳了更多劳动力进入本地企业就业。教育总体上是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倾向的最重要因素。但其在近城地区的影响却位居第二。在远城地区教育对增大农村非农就业倾向的作用更为显著,而且受教育程度越高这种倾向就越显著。各种文化水平的影响都普遍促进了劳动者到外地企业就业,但对进入本地企业就业和家庭非农经营的促进却并不普遍,其中初中教育对农民在本地企业就业的作用更显著些;高中教育提高农民从事非农家庭经营的倾向最为明显。耕地数量抑制农户劳动力外出务工,但对其在本地企业就业和家庭非农经营的影响也不显著。乡镇企业的发展增大了农民进入本地企业的就业倾向,劳动者供养的非劳动人口数量对农民非农就业的正向影响不显著,农户拥有的非农业和农业生产性资产对农村非农就业的影响不大。因此,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加强边远农村地区的中等教育,特别是职业技能教育;大力发展乡企和私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农村劳动供求信息系统等,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加速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3.
R&D、R&D溢出、内生增长和内生收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强调知识与技术创新、知识与技术溢出重要性的当代内生增长理论,本文建立了一个将R&D和R&D溢出与资本积累之间、R&D和R&D溢出与总产出增长之间直接关联起来的动态模型。面板数据协整检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R&D和R&D溢出与资本积累之间、R&D和R&D溢出与总产出增长之间分别存在显著的正面长期协整关联。进一步的分析表明,R&D与资本积累之间、R&D与总产出增长之间分别存在显著的长期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由此观知,R&D乃长期经济增长源泉之所在。另一方面,尽管资本积累或总产出增长并不格兰杰导致R&D溢出,证据表明R&D溢出格兰杰导致资本积累和总产出增长。这种由R&D溢出到资本积累和总产出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意味着尽管知识与技术的跨国传播并非必然发生。其实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34.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size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determines the optimal level of government spending to maximize economic growth. The paper applies a dynamic panel data analysis based upon a threshold model to test the threshold effect of government spending in 26 transition economies over the period spanning 1993–2016.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 government expenditures have a threshold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and there is a non-linear relationship depicted as an Armey curve in these transition economie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 government size above the threshold government spending level adversely affects economic growth, while a government size below the threshold level has a positive effect. Furthermore, there i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variables above and below that optimal level, even if we divide the sample into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governments in transition economies should consider optimal government size at around the estimated threshold level to support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相似文献   
135.
生态需要与发展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需要是人类三大需要的支柱之一,也是人类持久发展的动力源。正是人类的生态需要导致了人类发展观念的五种更新,促进人类需要结构的合理化,推动人类社会整体前进。  相似文献   
136.
ABSTRACT

The literature on real exchange rate effects on the labour market is dominated by short-run analysis showing that there is heterogeneity in the responses of firms or industries to a real exchange rate shock. Analysing data on Canadia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 conclude that there is a common long-run equilibrium across all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controlling for their openness to trade after varying adjustments to a real exchange rate shock have taken place. This conclusion is importa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cy making because it helps to form expectations about the effects of a real exchange rate movement on the labour market.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real appreciation leads to economically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employment in manufacturing in the long run. Real wages decrease in industries that are highly engag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somewhat increase in industries that are relatively closed to international trade. Both employment and real wages converge quickly to the long-run equilibrium.  相似文献   
137.
经济增长的变化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富裕国家的经济本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文章提出“技术生理演变(technophysio evolution)”概念,即快速技术变化和人类生理进步的协同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消费结构和工作体闲时间分配的改变;(2)经济和家庭产出分配方面受高水平经济成就的影响;(3)全球市场迅速急剧转向耐用消费品和高科技服务。  相似文献   
138.
比较优势理论与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李永实 《经济地理》2007,27(4):621-624,628
应用比较优势理论探讨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问题。理论推导得出,按照区域农产品生产优势来选建农业专业化部门能够实现农业增效,提高农业生产整体水平。以福建省为例,采用区位商和平均值法分析了主要农产品生产比较优势。结果表明,福建省多数县份的一种或几种农产品具有显著比较优势,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已现端倪。但目前大多数县份主导产品不显著,专业化生产与农业资源禀赋不相协调。按照县域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创建农业专业化部门,将是福建省解决"三农"问题和协调县域之间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9.
盛广耀 《经济地理》2007,27(6):946-951
利用第三、四和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人口增长和空间分布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自1980年代以来,各城市密集区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空间分布变化幅度大,总的趋势是集中化、不均衡化;人口变动状况具有阶段性差异;外来人口的迁移流入是人口变动的主导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密集区发展过程中的人口演化趋势以及人口变动规律,其结论是:城市密集区人口变动遵循逻辑斯蒂增长规律、波动推进规律、圈层扩散与等级扩散规律,人口增长将由高速到低速,人口分布将由集中化迈向相对地均衡化.  相似文献   
140.
王文剑 《经济经纬》2007,51(6):119-122
协整分析表明,1978年之前,我国非农就业对城镇就业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没有出现大规模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现象;1978年之后,我国城镇就业增长远远滞后于非农就业,且两者不存在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片面重工化战略和农村工业化战略导致非农就业的发展与非农就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相互脱离,制约了城镇就业规模的增长和中国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