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36篇
  免费   535篇
  国内免费   186篇
财政金融   1901篇
工业经济   510篇
计划管理   1591篇
经济学   3493篇
综合类   1596篇
运输经济   134篇
旅游经济   153篇
贸易经济   1321篇
农业经济   1109篇
经济概况   1749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264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323篇
  2020年   538篇
  2019年   402篇
  2018年   341篇
  2017年   491篇
  2016年   421篇
  2015年   439篇
  2014年   755篇
  2013年   1218篇
  2012年   797篇
  2011年   1030篇
  2010年   800篇
  2009年   803篇
  2008年   911篇
  2007年   786篇
  2006年   749篇
  2005年   529篇
  2004年   386篇
  2003年   294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徐菲 《经济研究导刊》2014,(12):266-268
外部经济性的存在是绿色建筑向市场推广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如何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实现外部性内部化,对绿色建筑的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经济学原理中关于外部性的分析,分析绿色建筑的外部经济性问题,并指出当前中国绿色建筑发展主要制约性因素,针对绿色建筑的外部经济性问题提出相关的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992.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1月份以来,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5.0%。其中,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4%,创下了32个月来新高。通胀预期明显上升,物价上涨压力也随之明显加大,这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增长以及社会稳定的首要问题,而货币政策是治理通货膨胀的最有效方式之一。主要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发生的两次严重的通货膨胀,并总结了所实施的货币政策的优缺点。同时本轮通货膨胀与前两次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对引发通货膨胀的众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之后,根据之前的经验,可以对当前抑制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进行优化,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993.
China's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ODI) has grown rapidly since 2004. But along with such phenomenal growth is a mixed feeling toward Chinese investments in host countries. This article explores some overseas impacts of Chinese ODI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China's policy environment and investment patterns. We argue that what Chinese investors bring to host economies includes (i) massive job creation, but limited technology transfers to the local economy; (ii) ample capital as well as entry into the Chinese market; and (iii) damage from corporate social misbehavior. However, we suspect that these overseas impacts may be transitory as three dynamics, increased conflicts, accelerated learning and China's domestic structural changes, are simultaneously set in motion.  相似文献   
994.
生育政策对人口发展具有先导性、递延性,生育政策通过调控出生人口,渐次影响人口发展全局。须在科学预判人口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不同时期制定不同导向的生育政策。通过测算表明,放开"双独"、"单独"、"全面二孩"等生育政策,分别有占总人口4.1%、18.8%、24.0%的人群获益。应遵循"公平性、时机性、渐进性、均衡性"的原则,逐步完善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995.
本文为了揭示中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周期性变化的宏观经济动因,构建了一个宏观经济因素影响上市公司商业信用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宏观经济发展状况、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水平对中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周期性变化的影响机理。利用中国上市公司季度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随着货币政策宽松、宏观经济扩张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增加,中国上市公司提供的商业信用净额都显著降低。这些研究结果折射出,当货币政策收紧或宏观经济收缩时,商业信用资金从上市公司部门流向非上市企业部门;反之,当货币政策过度宽松或宏观经济过度扩张时,上市公司部门通过商业信用渠道从非上市企业部门吸纳商业信用资金。  相似文献   
996.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政策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政策是国家为实现特定的科技目标而设定的基本行动准则。文章首先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科技发展的相关规划为主线,结合相关的国家文件,把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分成"奠定基础"、"消弱"、"恢复建设"、"改革创新"四个阶段,通过对这四个阶段我国农业科技政策演化的梳理,接着研究指出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政策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农业科技工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占据显著地位;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我国政府就始终强调农业科技工作要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上世纪50年代中叶开始,我国就开始探索农业科技工作和农业生产结合的工作机制与体制,即持续的农业科技机制体制探索。论文最后分析指出我国农业科技政策三大特征是相互相承的,未来我国农业科技政策继续保持这三大特征外,将更加突出政府在农业科技进步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7.
传统的货币理论忽视了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及金融生态的影响,文章从商业银行的微观视角出发研究了货币政策对金融生态的影响机理。理论层面,金融生态与货币政策制度供给、传导机制和有效性相互关联,货币政策则通过资产价格或估值机制、收入及现金流机制、追求收益机制、杠杆调整机制、道德风险机制和风险转移机制影响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实证层面,构建了货币政策影响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和风险承担的数理模型,选取国有和股份制两类共12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规模增加、风险承担意愿增强,有利于优化金融生态,反之则反是;国有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变化更敏感,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对金融生态更敏感。因此,在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中,需要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相互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998.
稳定的货币需求是货币目标制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文章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货币需求与货币目标制的内在关联。其次,基于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利用1996-2011年季度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长期货币需求函数和短期货币需求函数的系数都缺乏稳定性。货币需求函数的不稳定势必增加中国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难度,从而导致现行货币目标制的有效性和适宜性不断降低。最后提出为提高货币政策框架的有效性,中国应择机引入通胀目标制。  相似文献   
999.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的最后"安全网"和"自动稳定器"功能已经早在诸多国家的实践中得到充分证明,但是其前提条件是需要建立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过高将导致财政负担过高和个人、企业负担较重;而社会保障水平过低又不能实现其"保基本"的目标。所以,研究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性是社会保障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西南民族地区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缓慢,通过对贵州城镇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性进行测度,发现城镇社会保障水平低于理论上适度社会保障水平。需要从经济发展、扩大覆盖面、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适度提高社会保障绝对水平等方面入手,以实现西南民族地区城镇社会保障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经济目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随着2013年6月的银行同业"钱荒"以及2014年以来的一些信托产品违约问题的出现,中国影子银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关于中国的影子银行,各种观点对其内涵、范畴、影响以及监管等莫衷一是。文章通过全面梳理有关中国影子银行的各种观点发现,中国的影子银行与国外有着比较大的差异,影子银行的范畴并不存在通行口径。同时,影子银行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它的发展有利有弊,不能简单地与风险划等号。对于影子银行蕴含的风险,要疏堵结合,在规范中谋求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