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9篇
  免费   479篇
  国内免费   176篇
财政金融   1176篇
工业经济   442篇
计划管理   1755篇
经济学   1795篇
综合类   1223篇
运输经济   89篇
旅游经济   99篇
贸易经济   1118篇
农业经济   790篇
经济概况   1067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283篇
  2020年   335篇
  2019年   252篇
  2018年   215篇
  2017年   308篇
  2016年   284篇
  2015年   317篇
  2014年   598篇
  2013年   762篇
  2012年   685篇
  2011年   786篇
  2010年   589篇
  2009年   503篇
  2008年   584篇
  2007年   533篇
  2006年   525篇
  2005年   383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921.
本文运用参数化共同边界与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环境约束下2000—2010年中国区域绿色发展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实证结果表明,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不仅绿色发展效率高,而且生产技术水平更加贴近潜在水平;总体上,东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进步的,而中西部地区却表现出负增长的现象,东部地区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的表现皆优于中西部地区.进一步的分解结果显示,纯技术进步成为了推动我国绿色全雩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纯效率变化的贡献较小甚至对生产率增长产生消极的作用;从纯粹技术追赶来看,东部地区的生产技术不断靠近潜在生产技术,而中西部地区则表现出生产技术愈发落后于潜在水平的趋势;潜在技术相对变动方面,三大区域都表现出技术发展空间不断压缩的现象。  相似文献   
922.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重大战略举措,而区域创新系统效率为决定创新型国家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DEA方法,采用2002—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计算了我国31个省域创新系统效率,并用收敛检验方法,从全国、东、中、西部4个维度,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效率是否趋同。结果发现:近10年来,在全国层面,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提高明显,而纯技术效率没有明显提升;在区域层面,技术效率呈现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纯技术效率却呈现东部高于西部,西部高于中部;规模效率东部、中部相差不大,东、中部高于西部。收敛性分析发现:在全国层面,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趋同,但规模效率没有显著趋同;在区域层面,东部创新效率的趋同性远好于中、西部。  相似文献   
923.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dex using raw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MD) data and try to overcome a shortcoming in the IMD's own ranking system. The 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ranking considers 20 factors to define an index, but it does not consider the structural relationships among various factors. We utilise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o derive a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dex that reflects such structural relationships. We then reveal new rankings of world competitiveness. In addition, we conducted a comparison analysis by economy level and identified improvement points in terms of measurement variables as well as latent variables. Our work is expected to promote a new era of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rankings and indices.  相似文献   
924.
采用资本租金公式法测算资本回报率,结果显示,房地产业发展拉低了资本回报率,2003年之后愈加明显。通过对房地产业投资和资本回报率关系的检验,发现房地产业投资对实体经济影响有限,短期拉动作用表现为年度贡献,长期内存在较大的波动效应;房地产业发展对资本回报率省际趋同效应的减弱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925.
企业家终极关怀是管理哲学命题,它促使企业家不断地追求"终极目标",从而达到全面自由发展的境界。通过对587位中国企业家调查问卷分析,中国企业家的终极关怀包含三个构成维度:利他贡献、成就超我;财富声望、彰显本我;竞争整合、挑战自我。根据企业家终极关怀因子的得分再进行聚类分析,企业家群体分为四类:竞争整合导向型、利他贡献导向型、财富声望导向型、终极关怀淡漠型。将这四类企业家群体与企业类型和企业家类型的变量进行广义对应分析,得到更为确切的企业家细分群体及类型特征:有信仰的企业家更注重利他贡献;国有企业的企业家更容易淡漠终极关怀;中等规模、处于成长期企业的企业家更注重财富声望;高学历企业家更注重竞争整合。  相似文献   
926.
徐邵军 《商》2014,(10):153-154,159
地区经济效率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经济总量增长的多少,而且取决于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效率。本文运用DEA方法对各地区经济效率有效性进行评价,可见地区经济不发迭的原因在于生产效率不高。敌各经济效率DEA无效的地区应调整生产结构,通过优化生产规模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927.
随着弹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弹群组网作战系统作为未来作战体系中的重要角色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简要概述了国外弹群组网作战系统的发展趋势,并对弹群组网作战能力进行了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多层面、多子网、同构与异构并存、有中心与无中心网络的弹群组网混合体系架构,并对其功能及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对弹群组网作战系统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为其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28.
本文基于多种估算模型和稳健标准误的统计推断,按照资金来源测算了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线性关系系数和弹性关系系数,使用单边随机边界模型测算了固定资产投资各类资金的投资效率和各类资金的总体投资效率。实证结果表明,国家预算资金和其他资金的线性和弹性系数不显著,国内贷款、利用外资和自筹资金的线性关系系数测算的平均值分别为2.308、23.794和1.505,弹性关系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15、0.054和0.416;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效率总体高于70%。  相似文献   
929.
930.
Improving energy efficiency in a manufacturing company through an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requires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different stakeholders and involvement of different organizational entities and technical processes. Interoperability of stakeholders and entities is the key factor to achieve a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an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Researchers have been developing approaches in applying ontologies to address interoperability issues among humans as well as machines. Ontologies have also been used for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in different domains, such as energy management and manufacturing.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ers have developed knowledge‐based intelligent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 in buildings, especially households, which use ontologies for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In the manufacturing domain, ontologies have been used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a common formal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stakeholders, who have different background knowledge. This paper proposes an approach to apply ontology to allow knowledge‐based energy efficiency evaluation in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The ontology provides a formal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that addresses the interoperability issues due to different human stakeholders as well as machines involved in th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company. This paper also describes the methods used to construct and to process the ontology.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