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6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64篇
财政金融   152篇
工业经济   217篇
计划管理   851篇
经济学   1036篇
综合类   624篇
运输经济   46篇
旅游经济   158篇
贸易经济   403篇
农业经济   1120篇
经济概况   69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85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409篇
  2011年   423篇
  2010年   365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406篇
  2007年   361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基于管理规范、管理执行、管理支持和管理效益4个方面的指标构建,对中国181个国家水利风景区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水利风景区的管理效能。结果表明:181个水利风景区管理效能平均得分为58.4分,得分低于60分的水利风景区占54.7%,说明我国水利风景区的管理效能总体偏低;水利风景区管理效能与景区类型、批准设立时间、地域分布、所在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功能、管理机构独立性差异显著,与面积大小和经营性质之间差异不显著。从分类指标看,管理效果类指标得分最低,从全部指标看,土地权属、游客控制、餐住布局、管理条例、环境保护考核、生态厕所、居民参与、资源调查、保护经费、环境保护宣传、环境保护培训、经营情况等10个指标得分低于平均分。建议破除管理体制障碍,实行分类管理,试点跨流域、市场化、多功能间生态补偿制度,实行特许经营制度,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完善自然保护地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52.
董力 《水利经济》2018,36(1):5-7
分析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对水利发展的新要求;从切实做好水利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研究、积极开展水资源水生态的经济问题研究、着力加强水利行业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研究等方面,探讨了新形势下水利经济研究的重点领域;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水利经济研究特色智库建设,应整合优势资源、搭建宏观引领研究平台,坚持水利经济主线、积极培育特色品牌,以需求为导向、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深化学会改革、持续推进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953.
[目的]通过分析2012年和2014年乌蒙山片区绿色减贫指数,评价该地区不同年份扶贫效果,这也为今后各项扶贫政策的实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依据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指标体系,从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程度、社会发展能力和扶贫开发与减贫效果4个方面,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等27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利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分析2012年和2014年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程度、社会发展能力和扶贫开发与减贫效果指标值,最终确定绿色减贫指数。同时,分析片区内各贫困县波动较大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城乡收入比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等指标。[结果]2014年相比2012年,乌蒙山片区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程度和扶贫开发与减贫效果指标值上升,社会发展能力指标值降低,绿色减贫指数提高了15.40%。各县第三产业比重均降低,但农村人均纯收入都有提高。四川省10个县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增加。四川省除叙永县和美姑县,贵州省除赤水市,片区内的各贫困县城乡收入比降低。[结论]2014年,乌蒙山区在落实国家扶贫规划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各县之间差距较大,在今后的扶贫攻坚中,需要从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贫困类型和贫困程度,考察当地资源储备和环境现状,统筹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954.
[目的]利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丰镇市、凉城县、兴和县,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411个农户调查数据,分析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背景下北方旱作区农户杂粮种植影响因素。[方法]首先对户主个人特征、家庭禀赋两个一般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重点对自然和社会资源特征、市场环境、政策环境3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由于户主年龄偏大且文化程度较低、户均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和拥有的耕地面积都较少,农户面对玉米市场价格下跌改种其他农作物的能力较弱;(2)尽管农户普遍认同杂粮适合当地自然条件,但是缺乏企业带动,订单种植杂粮的比例较低,农户种植杂粮存在较高的销售风险;(3)虽然农户普遍预期玉米市场价格持平和走低,但是多数农户对杂粮市场价格没有明确预期,杂粮收益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4)农户普遍不了解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具体内容,且绝大部分农户没有获得杂粮生产支持,不利于引导农户种植杂粮。[结论]应从加强政策宣传、扶持杂粮加工龙头企业、扩大杂粮补贴范围等方面着手,引导北方旱作区农户种植杂粮,减少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对其收入的冲击。  相似文献   
955.
[目的]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由此引发的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加强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分析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影响因素,为有效改善居住地生态环境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以陕西省为主要研究区域,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矩阵模型,研究影响陕西省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的农民因素、生产活动和政府因素3个层次,包括周边乡镇企业废物排放、农用投入品的使用、畜禽养殖业废物排放、人均消费支出、农村人均家庭纯收入、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环保意识、政府监管力度、环境保护财政支出,相关政策法规等10个因素所占权重,得到不同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结果]乡镇企业废物排放、农用投入品的使用、农村人均家庭纯收入和农村人均消费支出是影响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且重要性排序为乡镇企业废物排放农用投入品的使用农村人均家庭纯收入农村人均消费支出。[结论]加强乡镇企业废物排放管理和农用投入品的生产和使用审查,降低不必要的消费支出,同时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均家庭村收入,是目前改善农村居住地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为农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场所,这也将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56.
Farmers in the Vietnamese Mekong Delta face a wide range of climate-related and hydrological factors which threaten rice production. Smallholder farmers must adapt to climate change to sustain rice production as their central and most important livelihood activity. A sample was stratified across agro-ecological areas in the Delta affected by flooding, alluvial soils, acid sulphate soils, and saline water intrusion and by derived farmer typologies. A rural livelihoods approach was used in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to identify and enumerate enabling and constraining adaptation factors. Smallholders experienced diverse natural hazards such as floods, abnormal rains, high temperatures, water scarcity, and salinity intrusion specific to the agro-ecological areas. Adaptation was constrained by labour shortages, water quality, topography, access to combine harvesters,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dryers and household savings. Adaptation was enabled by farming techniques and experience, cooperative groups, water quantity,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ability to purchase agro-chemicals through credit. Small farmers (< 1?ha) were more constrained than large farmers (> 1?ha) who had an expanded livelihood asset base. A range of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but adaptation is not just about technological fixes but requires overall improvements in a range of human, social and financial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957.
We analyse food demand patterns of Indonesian households from a resource intensity perspective and quantify the impact of changed demand patterns on the use of three major resource inputs: fossil fuel; land; and water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Using Indonesian Family Life Survey data, 13 major food items (which constitute 70 per cent of food expenditure) are categorised into low, moderate and high resource intensity, and income elasticity and Engel curves are estimated for the period from 1997 to 2007. Our results show that income growth in Indonesia is associated with demand patterns that are more resource intensive. By 2007, per capita requirements of fossil fuel, land and water increased by 42.7 per cent (3.13 MJ), 44.9 per cent (1.24 m2) and 50.4 per cent (2.1 kL), respectively, relative to 1997. The results imply that, at least for Indonesia, changed food demand patterns resulting from economic development will increase the demand for natural resources substantially.  相似文献   
958.
研究目的:通过对江苏省徐州、淮安、泰州、南京4市191个非试点村340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效问卷调查的分析,检验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潜在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Logit回归模型。研究结果:分析了4个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潜在需求与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论:(1)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强烈需求;(2)银行较少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性产品,享受农业政策性保险与贴息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比例较低;(3)这种潜在需求受到年龄、受教育水平、固定资产规模、年贷款申请次数、贷款满足率、银行是否提供针对性金融产品、是否享有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否享有贴息贷款以及地区等因素的不同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959.
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理论分析及管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深入探讨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作用机理及管制策略,助力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模型能够较好反映自然生态空间与城镇空间和农业空间的联动效应;(2)阐明了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行为主体、空间利用行为主体、空间利用行为以及用途管制客体之间的关系及管制作用机理;(3)明确"生态底线"导向的直接用途管制与"精明增长"导向的间接用途管制方式并行的管制策略。研究结论:建议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自然生态空间管制实施机制,加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要与其他自然资源管理改革制度的统一设计,强化实施自然生态空间管控质量监测评估。  相似文献   
960.
[目的]探究塔城地区气候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方法]文章利用塔城地区7个气象站点1961~2013年的逐日气象资料,探究了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积温和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961~2013年塔城地区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积温呈增加趋势,日照时数和潜在蒸散量呈减少趋势.1961~2013年塔城地区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年潜在蒸散量、积温分别在1997、1967、1996、1989、1985年发生增加突变.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积温存在明显的多尺度周期特征,即30年的大周期和15年的小周期变化.塔城地区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大致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降雨量空间分布大致呈现西多东少的经线分布特征;日照时数大致呈现南短北长的维度地带性特征;潜在蒸散量存在自南向北逐渐减少的空间分布特征;积温的空间分布呈明显的自南向北逐渐减少的维度地带性特征.[结论]在全球气候变化下,较全面了解到新疆塔城地区气候变化趋势特征,对建立塔城地区气象预测与农业生产之间的预警,促进农业健康发展有很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