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31篇
工业经济   13篇
计划管理   41篇
经济学   125篇
综合类   33篇
运输经济   4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35篇
农业经济   9篇
经济概况   3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先后有二十七个中央计划经济国家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型。经济转型最终是否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企业行为,即企业重构。实证研究发现,影响企业重构的因素有民营化、所有者类型、企业经理、软预算约束、产品市场竞争、制度等。本文对相关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42.
中国封建时代一直存在皇室财政和政府财政两大平行的财政收支系统.皇室财政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也是以皇权追求财权的重要手段,历代皇室财政的变迁突出体现了皇权这一最大化私权的无约束扩张.我国当前的"小金库"现象与皇室私财有着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但同样源于一个体制顽疾,即国家机构中"私权"的存在与扩张,这种私权以国家公权力为依托,并未受到制度的有效规制.从源头上治理"小金库"问题,需要建立制度化的财权关系,深化财税收支体制改革,完善全方位监督体系,以规范公权力的行为边界进而遏制部门私权的形成.  相似文献   
243.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逐渐放开了公用事业领域的投资。近年来,民间资本进入公用事业领域的步伐逐渐加大。但在国家对公用事业投资放松管制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上海社保案中牵涉到的张荣坤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公用事业引入民间投资出现的政府规制问题。施蒂格勒创立的规制俘获理论认为,规制机构会被规制行业所俘获,使其从中获利。用新规制经济学的规制俘获理论来分析社保案中的俘获问题,有利于改进和完善政府对公用事业民营化过程的规制。  相似文献   
244.
日本邮政民营化改革解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邮政民营化改革的基本背景是邮政公社在日本邮政事务中居绝对垄断的地位,这样的业务结构有诸多弊端。邮政民营化改革是小泉政府实现其"小政府、大经济"施政纲领的具体体现。尽管邮政民营化改革议案最初遭到了部分国民、在野党和执政党的反对,但小泉所采取的"问信于民"的策略使邮政民营化改革议案最终获得了通过。日本邮政民营化改革对中国邮政体制改革的启示是: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重视体制改革中的利益集团问题;重视"问信于民"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245.
英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大规模、且比较成功的改革。英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前所面临的困境与中国国营企业有着相似之处,改革打破了原有国有企业的垄断,注重股权分散化,以放松规制来促进民营化的顺利展开。借鉴英国的经验,对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46.
市政公用事业的民营化已成为全球民营化改革的主流。实践证明,在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由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共同参与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及服务的制度安排作为一种全新的概念模式方兴未艾。它被形象地称作"公私合作制",其内涵正不断被各国独具特色的实践所演绎和丰富。传统监管模式的失灵是催生公私合作制的根本动因,从中亦折射出西方国家对这种传统监管进行深度反思与大胆革新的智慧和勇气。公私合作制绝非简单的产权改革,更不是所谓的"私有化",从本质上看,它是一项依托政府承担监管责任,通过竞争机制与市场监管良性互动予以维系的综合性制度。  相似文献   
247.
改制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运用来自竞争性行业的451家样本企业(1994—1999年)的数据研究了改制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通过产权结构作为连续变量的分析,发现国有产权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负作用,而非国有资本具有积极的绩效效应,其中个人资本具有最为显著的提高效益的正相关作用。在不同资本控股权的分析中,个人资本相对控股权分组的利润率显著高于国有资本相对控股权的分组,并且经营者持股比例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改善经营绩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48.
The 2008 global crisis brought about curiously inconsistent changes in state ownership: asset sales by governments and purchases of private stocks increased sharply and simultaneously. These concurrent instances of nationalization and privatization, on a major scale in historical terms, deserve attention. The paper examines why both now seem appropriate tools for crisis management in Europe and in the USA. It also estimates the scale of changes after 2008.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rapid alternation, including parallel applications and mixed, ‘silent’ forms of nationalization and privatization, reflects ambiguity in political, theoretical and popular views. The uncertainty far exceeds ownership issues to include the role of the state in general, revealing fragmentation of measures in each direction: neither nationalization nor privatization has been based on any integrated, defined paradigm of economic policy.  相似文献   
249.
Among the ‘extra‐economic means’ that facilitate primitive accumulation, or accumulation by dispossession, the law plays a prominent role. But works on neoliberal urban restructuring rarely engage with concrete legal technologies. Analysing judicial property restitution (‘reprivatization’) in Warsaw, this article grasps the machine of accumulation by dispossession at a moment of faltering and exposes the distinctive legal technologies behind its troubleshooting. It makes three contributions to critical urban studies. First, it demonstrates how judicial systems can steal political conflicts that obstruct the cycle of accumulation by dispossession. It thus introduces the notion of ‘judicial robbery’, a non‐legislated expropriation of common property through judicial engineering that simultaneously deprives the public of political agency. Second, it shows that seemingly neutral legal technicalities, usually sheltered from political debate, can become a key locus of urban politics. Third, it examines the agency, scope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dispossession by restitution’, the term I use for a locally specific form of accumulation by dispossession in Warsaw. Lastly, I raise the question of political struggle against primitive accumulation. Is the judicial robbery reversible? If we can reclaim property, can we also reclaim political conflicts that have been stolen by the law?  相似文献   
250.
采用1996年-2007年在沪深两地上市的178个民营化企业为样本,研究分析民营化对上市公司绩效和会计师事务所选择的影响后,发现民营化带来企业业绩的提高.企业最终控制人的特征影响民营化效应:当收购者具有专业背景时,民营化带来业绩的提高;而收购者具有政府背景或为本公司管理层时,民营化前后企业业绩没有显著差异.当收购者具有专业背景或管理层收购时,民营化上市公司更可能新聘请高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而收购者是有政府背景的个人时,民营化不会带来会计师事务所的更换.聘请新的高质量会计师事务所,民营化之后上市公司业绩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