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0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54篇
财政金融   90篇
工业经济   101篇
计划管理   455篇
经济学   967篇
综合类   205篇
运输经济   31篇
旅游经济   102篇
贸易经济   210篇
农业经济   842篇
经济概况   344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237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Visitors’ activities tend to be spatially oriented in destinations. Mental mapping is a useful method for revealing how visitors spatially perceive tourism destinations. However, studies of this kind are under-researched in the tourism field. Therefore,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ways in which visitors spatially perceive the World Heritage Sites (WHSs) of Macau through the use of mental maps drawn by a sample of 400 respondents. Comparisons of the mental maps revealed that respondents possessed a relatively limited spatial knowledge of the WHSs, and this recognition varied according to the gender, place of origin, travel mode, type of trip, social interaction with local people and length of stay. While the real-life world of visitors was identified by the mental mapping approach, some suggestions for formulating strategies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992.
王少安  邢夫敏 《江苏商论》2020,(2):69-74,79
本文采用基尼指数、最邻近指数、不平衡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数理方法和空间分析法,对G60科创走廊4A、5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G60科创走廊4A、5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上表现为集聚型分布,分布密度总体存在多个峰值,主要集中在上海、苏州、嘉兴附近,杭州附近以及湖州附近。2.4A、5A级旅游景区沿河、沿边界、沿交通线分布趋势明显。3.地形地貌、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发达程度、人口密度是影响4A、5A级旅游景区在G60科创走廊分布的主要因素。目前,有关G60科创走廊的研究及公示几乎都停留在科技创新、协同创新、产融结合等方面,而对其在旅游、生态等方面的研究却鲜有涉及,鉴于G60科创走廊研究区旅游资源发达,各部门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为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993.
基于空间开发潜力评价的泰州市建设用地空间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深化对主体功能区的认识,探讨基于空间开发潜力评价的泰州市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方法,为相关规划和政策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研究结果:(1)计算出6126个网格单元、95个乡镇(街道)、6个市(区)的空间开发潜力指数以及泰州市极限建设用地容量;(2)建设用地预测建立在供给——需求关系之上,根据空间开发潜力指数和建设用地需求预测,计算出泰州市建设用地总量指标区域分配方案、城镇用地指标区域分配方案、建设用地城乡统筹方案。研究结论:空间开发潜力评价是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也是建设用地空间配置的重要依据;建设用地空间上的拓展与空间开发潜力指数基本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4.
研究目的:利用1999—2008年分省固定资本存量、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和建设用地面积统计数据,估计、比较不同生产要素的空间自相关系数,揭示近年中国建设用地扩张的空间特征。研究方法:应用空间计量分析、聚类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建设用地扩张的空间自相关性及影响。研究结果:(1)2000—2008年建设用地扩张全局Moran’s I指数达到0.3023,显著高于固定资本和二三产业就业人数,说明建设用地扩张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区域间建设用地规模差异持续扩大;(2)空间计量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建设用地与经济增长关系时,需考虑空间变量的影响;(3)局部空间自相关检验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建设用地扩张显著地表现为中部、北部地区低—低集群和东部地区高—高集群。研究结论:(1)不同区域土地利用比较优势差异、土地要素的不可流动性和以国家计划为主的土地发展权配置方式是建设用地空间格局动态变化与固定资本和二三产业就业人数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2)国家应重视土地发展权集中配置可能引发的区域发展过度失衡、局部地区生态压力过大等潜在风险,改进建设用地总量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995.
土地综合承载力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作用的中介和协调程度的表征,其空间异化研究能够有效地为多样化与区域适应性的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通过构建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指标,从城市个体空间异化视角,采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对兰州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特征及其机理进行了剖析研究。研究认为,地均固定资产投资(0.102)、经济密度(0.088)指标所占比重较大,经济技术是兰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稳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兰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数总体变化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高承载力区主要受到经济技术条件的支撑,而榆中、皋兰等县低承载力区域,其主要受制于自然、经济环境多方面的限制。  相似文献   
996.
土地整治工作中,整治选址问题涉及到的影响因素较多,且属性复杂,选址方法应向科学、快速、实用性强的方向进行研究。将空间分析与TOPSIS法相结合建立多属性决策模型,并选择了合理的指标体系,对研究区农用地重点整治项目进行选址。最终,从沈阳市的125个乡镇中快速、直观、科学地选择了兴隆镇为重点整治项目实施区,且数据结果方便其他相关部门使用,希望模型可以推广用于解决土地整治工作中的选址问题。  相似文献   
997.
GIS支持下的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建设用地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对改革开放30年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空间及建设用地发展过程和总体特征进行梳理总结。研究方法:利用RS与GIS技术方法,提取珠江三角洲核心区1979、1990、1995、2000、2003、2006和2008年的用地信息,并划分城镇建成区。研究结果:(1)1979-2008年间,珠江三角洲核心区的非农建设用地增长了约53倍,城镇建成区增长了约65倍;(2)该地区非农建设用地及城镇建成区的增长速度均经历了由快到慢的过程,但相对于非农建设用地年均增量逐年递增的趋势,城镇建成区的年均增量具有阶段性;(3)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城镇空间的增长模式经历了由1979-1990年间的分散发展到1990-2006年间的集聚发展,再到2006-2008年间的分散发展的空间转换;(4)在此期间,城镇空间整体表现出点状扩张到线状空间出现,再到形成密集发展带和都市建设圈层的动态演变。研究结论:本文可为区域协调发展决策与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探寻本地区土地利用变迁和城镇空间发展演变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8.
跨省旅游通道是新时期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川陕金三角旅游协作区是我国跨省旅游通道建设的重要区域。针对该区域的旅游通道设计实践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契机。通过跨省旅游区空间修复理论框架的确立,解析了跨省旅游区核心地理要素的空间格局,并规划了"1310"旅游线路走向方案;突破了传统行政区划带来的地理空间阻隔,实现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地理扩张与旅游资本的空间重组。研究结论将丰富和深化"旅游线路统筹"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可为其他旅游通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研究目的:依据《物权法》对地上、地下空间权利区分设立,以明晰权属、准确登记。研究方法:借鉴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理念,通过楼面地价充分体现土地价值,建立专有部分使用权与成员权的复合型法律关系,用建筑面积与高程的组合,构建区分建设用地使用权。研究结果:通过分析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建筑用地使用权的关系,明析区分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地位。通过对地籍调查方法的细化,解决区分建设用地使用权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并举例说明。研究结论:区分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提出对地上、地下空间权利的设立填补了实际操作中的空白,与现在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紧密衔接,对研究土地空间利用的不动产管理问题具有积极探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县域旅游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构建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杭州都市圈20个县(市、区)旅游竞争力水平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杭州都市圈各县(市、区)旅游竞争力存在较大差距,在空间上呈现出旅游竞争力从杭州主城区周边向外逐渐减弱的趋势。从子系统来看,旅游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县(市、区)主要分布在各主城区周边;旅游要素竞争力在杭州都市圈的分布比较均衡;旅游环境竞争力集聚程度比较高,主要集中于杭州主城区周边;旅游发展潜力较强的县(市、区)主要集中于杭州都市圈的西北部地区以及淳安县和诸暨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