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8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35篇
财政金融   43篇
工业经济   84篇
计划管理   147篇
经济学   336篇
综合类   207篇
运输经济   5篇
旅游经济   9篇
贸易经济   128篇
农业经济   101篇
经济概况   19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粮“全产业链”战略的价值创造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刻剖析产业链价值创造路径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能起到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本文在梳理产业链、价值链等理论的基础上,以中粮集团有限公司(COFCO)为案例研究对象,系统而又逻辑地展示了其“全产业链”战略的发展过程,重点分析了企业自身价值、公共价值创造同战略活动之间的紧密关系。结合案例和理论的综合论证,本文最终得到了中粮“全产业链”战略的价值创造路径的理论框架,即战略活动、集聚、企业管理控制能力与产业链价值创造之间的影响关系。强调了这一影响路径是动态反馈的过程,企业在构建产业链的过程中应基于自身核心竞争优势,动态调整其管理控制方式,促进战略活动更好地转化为集聚效应,从而保证整体价值创造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52.
中国城市群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16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资源、环境、生态三个维度构建了基于国土开发压力的城市群承载力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对中国城市群的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中国城市群国土开发压力分异明显,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高、区域自然条件差的城市群,区域承载力相对较低,国土开发压力相对较大;第二,城市群国土开发压力的分异主要来自生态维度;第三,城市群的资源紧缺度与资源集约利用度不匹配,部分资源紧缺度高的城市群,资源集约利用度较低;第四,城市群环境压力与治理效率未能实现有效耦合。针对上述研究结果,从经济增长方式、区域协调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53.
城市群协调发展:内涵、概念模型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群是一定地域内的一组相互密切联系的城市,这组城市之间存在着规模等级和空间结构及功能分工,具有共同的利益目标和与之相对应的集体行为。城市群协调发展是在内生与外生动力双重作用下系统秩序逐渐形成、整体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的演进过程,包括城市群内部的各个城市之间相互开放,形成有利于资源和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和要素优化配置的环境;通过竞争优选或者政府推动,形成以产业分工和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功能分化,依此形成日益密切的经济联系和发展上的依赖、互动关系;通过城市之间的平等协商或上一级政府的安排,共同解决跨区域的交通、通信、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公共领域的问题,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城市群协调发展的路径有城市群发展战略与规划、政策法规、空间管制与生态环境治理、要素流动、企业跨区域发展以及产业分工与合作。  相似文献   
54.
王文佳  熊涓 《企业经济》2020,(1):108-118
通过空间计量模型考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与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后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及多样化水平与制造业集聚呈倒U型关系,同时城市化水平会对服务业发展模式与制造业集聚关系产生影响。分区域模型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层次、要素禀赋等因素有所差异,东部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与生产性服务业呈线性关系,适合选择多样化发展模式;中部地区呈倒U型关系,现阶段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更适合选择多样化发展模式;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呈正U型关系,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发展都将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55.
何雄浪 《财经研究》2007,33(2):16-25,89
文章扩展了贸易成本的范围,认为贸易成本不仅包括产品运输成本,而且也包括要素流动成本,并引入前后向产业联系,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可解的中心一外围模型,并探讨了在各种条件下相应的经济学含义,认为在推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对落后地区的技术支持必不可少,并应重视区域问产业发展的互动,否则,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将难以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56.
企业家行为、企业迁移、产业集群与农村城镇化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鲁德银 《财经研究》2007,33(11):82-91
文章按照系统自组织理论,采取问卷调查、访谈和分组对比方法,以村镇企业迁移为考察切入点,对我国企业家行为、企业迁移与产业集群之间的联系展开研究。调查研究表明:企业迁移收敛于向区位条件优越、社会化服务和市场体系健全、私有产权保护良好、企业家受人尊重、自然及社会人文环境和谐、地方政府服务好的城镇集聚;企业家控制权与企业迁移呈正相关关系;企业家对产业集群的收益预期和对迁移成本的预期的高低是企业迁移的主要动因。乡镇产业集群政策体系和城镇化政策的要点是:以乡村企业家理性决策和理性迁移为政策立足点,通过公共财政政策的系统配置,以增加公共产品和政府服务、健全市场体系、保护私有产权、尊重企业家人格精神、促进社会人文环境和谐等措施来优化区位和环境,提高乡村企业家产业集群价值的预期,引导中小企业向工业园区或产业集群集聚。  相似文献   
57.
谢里  谌莹  邝湘敏 《经济地理》2012,32(2):20-26
选取了1999-2008年中国制造业的数据为分析样本,构建了产业集聚及其与制度因素交互项共同影响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的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分别从全国层面和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层面,实证研究了产业集聚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制度因素变量的交互项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要远大于制度变量本身所产生的影响,全国整体层面和东部地区的产业集聚水平提高将有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而中部和西部两大地区的产业集聚水平提高将扩大地区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58.
伴随着RD全球化,跨国公司海外RD的空间布局问题成了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通过分析外资在华RD的空间特征,并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实证考察其空间格局形成的内在机制。我国外资RD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少数区域,且高度聚集在大型中心城市,区域差异显著。实证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优惠政策等传统区位变量未能很好地反映外资在华RD的空间格局,而新经济地理理论所揭示的贸易成本、技术溢出、市场规模、外资区域生产水平以及区域历史外商RD投资等集聚变量是导致外资RD空间集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9.
首先分析了中原城市群范围,并指出了其发展的四大优势。此基础上,根据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发展的战略选择和战略措施,以期对中原城市群的快速发展提供科学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0.
制造业集聚趋势的实证分析——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广东经济的持续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产业集聚的规模经济优势,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集聚经济优势一直成为该地区吸引外商投资和国内配套产业跟进的重要动因。本文在分析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制造业结构调整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区位熵指数、空间基尼系数和集中率指数等分析工具,详细研究了广东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与集聚规模、地理集聚程度与变化动态以及空间分布水平与转移趋势,对不同类型行业的集聚程度和变化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相关结论对于当前制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