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84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163篇
财政金融   141篇
工业经济   144篇
计划管理   1006篇
经济学   1568篇
综合类   2180篇
运输经济   883篇
旅游经济   3262篇
贸易经济   1284篇
农业经济   898篇
经济概况   153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215篇
  2020年   238篇
  2019年   312篇
  2018年   312篇
  2017年   429篇
  2016年   380篇
  2015年   257篇
  2014年   696篇
  2013年   1710篇
  2012年   972篇
  2011年   1095篇
  2010年   802篇
  2009年   803篇
  2008年   944篇
  2007年   794篇
  2006年   726篇
  2005年   420篇
  2004年   348篇
  2003年   306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本文从规模优势和发展潜力两个维度,提出数字化产业竞争力的测度方法,并以中国上市公司企业数据为基础,探讨区域层面的差异特征;利用半参数模型,从区域与行业双重层面,探究技术创新在数字化产业竞争力提升进程中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首先,当前中国数字化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但整体上呈现出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的阶梯化分布特征,差异突出体现在规模优势层面。其次,技术创新对数字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整体上存在倒U型影响效应,且表现出区域和行业差异。一方面,不同于东部地区,技术创新在中西部地区对数字化产业竞争力发挥着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不同于数字化服务业,技术创新对数字化制造业竞争力提升具有持续驱动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化制造业和数字化服务业耦合协调度处于较低的非均衡性状态。  相似文献   
122.
Hans Schenk 《Empirica》1996,23(3):255-278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while the static welfare losses of merger predilections among Western firms may not be dramatic, they may lead to substantial dynamic losses when merger-prone firms need to compete with firms which instead focus on equipment investment and investments in R&D. It is suggested that such diverging investment priorities have been the real cause of the deteriorating competitiveness of many of the largest Western enterprises vis-à-vis their Japanese rivals. While mergers are generally taken to be determined by either efficiency or monopoly consideration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Western merger predilections are likely to be generated by a combination of imitative and defensive routines as well. That would make it difficult for firms to unilaterally break away from these competitiveness-threatening investments. If correct, this would imply that competition policies would need to be refocused. However, it is also suggested that the implications fo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should make merger questions a subject of industrial policies too. In that respect, the paper suggests some basic attitudinal changes.Earlier versions of this paper were presented at a Global Forum for Competition and Trade Policy conference in Vienna and at a EUNIP workshop at Åbo Akademi University, Finland. Financial support from the Dutch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contract nos. 54473 and 57305) and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contract no. ERB CHRX CT94-0454), research assistance from Michel Renirie and Chee-Wai Chan, and helpful comments from the conference and workshop participants, especially Kurt Bayer and Keith Cowling, are gratefully acknowledged. Only the author is responsible for the contents of, and any flaws in the paper.  相似文献   
123.
通过对黄龙洞年内不同季节定点测定,同时与对旅游影响还不大的龙王洞对比测定,作者发现黄龙滑滑内空气CO2浓度的明显变化主要受客流量的影响。旅游旺季和黄金周客流量急剧增长带来的洞内空气CO2浓度大幅度增长,有利于岩溶作用,但洞内黑暗、高湿、低温的生态环境,对洞内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有害。洞穴内岩溶景观的变化,主要受漫长的自然岩溶过程的影响,与洞内开发旅游活动的关系不大,但与洞顶山地植被保护状况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4.
文化生态如同自然生态一样,具有脆弱的一面。天龙屯堡在发展文化旅游的过程中,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坚持社会效益适度优先的原则,走出了一条具有天龙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探寻天龙屯堡文化旅游的发展路径对于指导其他屯堡文化区以及文化生态脆弱区发展旅游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5.
在当前对风景旅游区的产权制度改革中,整体租赁模式运用广泛但争议颇大。本文运用产权理论和旅游相关理论,通过对风景名胜区整体租赁模式的分析,对建设部“禁止风景旅游区整体租赁”的规定提出了几点看法,希望能给我国风景旅游区的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6.
泰山旅游需求时空分布规律及旅游者行为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泰山旅游需求存在着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调查显示.游人数量的日变化、周变化和年内变化十分显著;客源地主要分布于山东及其周边省市;旅游区内部以泰山中路和岱顶的需求强度最大。最后对旅游交通方式、旅游消费、旅客职业构成双重游率等旅游者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7.
基于城市竞争力分析的城市定位——以青岛市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林琳  于伟  陈烈 《经济地理》2007,27(5):763-767
城市定位离不开区域条件的分析,但是区域分析不能仅局限于城市所在腹地,应根据需要在不同层次的区域进行综合比较。文章以青岛市为例,借助城市竞争力分析的框架,探讨了城市定位的定量化分析。根据地理学区域的思想,结合研究对象的行政地位和区位特点,从全国、东南沿海、山东省三种层次的区域分析了青岛市的城市地位和竞争力,指出了目前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相对优势和不足,借此对青岛市进行了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128.
对构建"大湘西"旅游圈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张河清 《经济地理》2004,24(4):556-559
湘西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具有紧密的地缘关系和相近的人文习俗,发展水平相当、经济交往久远,是一个在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特征方面都具有较强同一性的多民族省际边界区域。湘西地区旅游开发应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发挥整体优势、加强区域合作,构建“大湘西”旅游圈,共同打造区域民族旅游品牌,是培育“大湘西”旅游核心竞争力,实现区域民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9.
黄土高原开发生态旅游前景看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旅游业被视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应成为黄土高原地区的先导产业,生态旅游应成为优先发展的旅游项目,本文概述了生态旅游的原则,特性和实质及在黄土高原地区开发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前提下,将黄土高原分为12个旅游区,指出黄土高原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0.
以澜沧江下游地区为例,立足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着眼旅游业的发展机遇,通过典型抽样调查,结合国内外科学考察旅游的发展态势,系统分析了科学考察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确定了市场目标,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