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7篇
  免费   815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122篇
工业经济   271篇
计划管理   1700篇
经济学   1049篇
综合类   428篇
运输经济   52篇
旅游经济   101篇
贸易经济   355篇
农业经济   3426篇
经济概况   521篇
  2025年   59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340篇
  2019年   209篇
  2018年   233篇
  2017年   296篇
  2016年   314篇
  2015年   322篇
  2014年   488篇
  2013年   492篇
  2012年   582篇
  2011年   707篇
  2010年   617篇
  2009年   407篇
  2008年   333篇
  2007年   406篇
  2006年   429篇
  2005年   318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结合当前珠三角物流用地的问题,采用归纳分析和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未来珠三角物流业的土地利用对策。提出通过统筹城乡用地以及对当前物流用地进行科学分类、规划、发展地下物流、开展土地置换以及倡导绿色物流等途径实现物流土地利用的集约节约化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文章基于可行能力理论构建农户对宅基地流转福利的认同的理论模型,利用湖北省武汉、仙桃、恩施宅基地流转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定量评价农户对宅基地流转福利的认同度,从农户主观价值认知视角评估宅基地流转对农户福利的影响效应。[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结果](1)总体上,农户认同宅基地流转福利,当前宅基地流转政策改善了农户福利。(2)宅基地流转对农户福利效应存在差异,宅基地流转显著改善了家庭经济、居住条件和心理感受福利,其次为社区环境和社会保障福利,改善农户发展机遇福利效应最低,且农户不认同宅基地流转后发展机遇福利。(3)宅基地流转改善农户福利效应存在禀赋差异,因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优势以及宅基地流转方式不同,农户对宅基地流转福利的认同存在差异。[结论]当前进一步深化宅基地流转政策改革对于提高农户福利,实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农户对宅基地流转政策改革期望值较高,为进一步深化宅基地流转政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和RS技术,以重庆市忠县为例,对区域2002~2007年农地流转中耕地的用途变化的数量特点、空间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流转耕地的用途变化趋势主要是耕地变为建设用地、耕地变为园地等其他农地、种粮田变为非种粮田,流转耕地总的用途变化率达69.13%。流转耕地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差异,初步了解农业比较效益低和农地流转机制不健全是推动流转耕地用途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选取1995、2000、2008年为时间变化单元,以江苏省从北到南的20县市区域为空间变化单元,建立植被覆盖度、水土流失量模型,定量分析江苏省植被覆盖度和水土流失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江苏省的区域植被覆盖度时间变异较大,随时间的推移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其中新沂的植被覆盖度最高,扬中的植被覆盖度变化最大。(2)20个县市区域的水土流失量随时间的推移总体上有所增加,而如皋、通州、海门、东台、扬中、泰兴和兴化等区域的土流流失状况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7—2014年南京市用水效率与经济发展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南京市用水效率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南京市在2007—2014年期间用水效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均衡关系。首先对用水效率系统和经济发展系统的综合状况进行评价,然后对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4年南京市用水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都有大幅度增长;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在波动中逐渐优化,2007年处于低度协调耦合阶段,2008年处于中度协调耦合阶段,2009—2014年处于高度耦合协调阶段;只有提高用水效率与经济发展并举,才能保持耦合协调度的增长趋势。最后针对用水效率系统和经济发展系统存在的不足,提出在用水效率方面优化用水结构、加强水质污染治理,经济发展方面则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经济活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邱连逵 《水利经济》2012,30(1):48-50
会泽县饮水安全建设滞后,资金投入短缺,水资源利用率低。从3方面提出了解决饮水安全的途径,即改进工作作风,形成干群互动互助环境;构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公平分配水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共建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7.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可持续利用关系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方式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相互关系,着重分析了我国非农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耕地占用状况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区域经济系统产业结构升级与用地结构的变迁关系,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将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带动农业用地的非农化,同时还可能会造成土地污染问题,据此作者认为我国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基础,并提出了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实施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从系统角度分析土地、人口、社会、经济、能源对碳排放的影响作用,并对武汉市2017—2030年不同政策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碳排放进行模拟,为其低碳发展战略和低碳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结果:(1)建立的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是有效的;(2)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武汉市的碳排放总量将保持逐年攀升的趋势;(3)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武汉市土地利用碳排放量的增加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4)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都能够有效的减少武汉市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其中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调整产业结构的作用效果相对来说更加明显。研究结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积极研发先进的低碳科学技术是武汉市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1997~2004年,湖南省常德市土地利用现状和空间特征入手,对比,各类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数量变化、结构变化和景观特性,可以看出:常德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是林地、水域、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而耕地相应的减少;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揭示人口增长、农村经济发展、城建扩张、土地管理政策是常德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耦合关系原理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目的:基于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关系原理探讨新形势下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思路,为区域土地利用调控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以广西柳城县为例,通过对基本区划单元的耦合关系评价,得到土地开发利用指数和土地保护指数在空间上的组合,并据此确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结果: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适度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使各区划单元的土地利用、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得到较好的匹配。研究结论:分区方案及结果可以较为清晰地反映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引导土地利用、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