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6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3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贸易经济   8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5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冰心、朱自清的作品,在题材、文字风格方面多有共同之处,尤其在他们的作品中,多表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有它们的相同之处,也有它们各自的特点,更有它们不同的发展方向.两人笔下孤独感的特点及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邹柏浓 《活力》2005,(5):184-184
只要是人们感兴趣的事物,人们往往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索它,乐此不疲,丝毫不会觉得它是负担。比如,在讲授课外读物朱自清先生的叙事散文《背影>时,考虑到朱先生的散文语言朴实则不平淡,不着一迹就能把亲情表达得荡气回肠,而这点正是学生难以掌握的,故在教学前有意识地与学生交谈,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谈谈自己的爸爸、妈妈,讲讲自己的感受,然后与课文对照相比,引导学生分析作者为什么反复写“父亲的背影”,表达了什么感情,由此自然而然地让学生体会到家的亲切,父子问的深情。与此同时又让学生掌握了如何利用家庭琐事去表达亲情的写作方法。这堂课就是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切入点,既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又完成了写作训练。可谓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3.
《发展》2009,(5):158-158
朱自清从接受启蒙教育时,就喜欢上了读书。很小的时候,拿起唐诗宋词,他便会津津有味地读着。 转眼间,朱自清上了大学。在大学读书的最后一年,一次,他到琉璃厂去逛书店,在华洋书庄见到一部新版的《韦伯斯特大字典》,定价要14元。  相似文献   
4.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一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相似文献   
5.
《现代班组》2008,(11):51-51
1927年,鲁迅在中山大学教中国小说史时,起初选课的同学相当多,旁听的也不少。但鲁迅口才并不怎么出色,讲的普通话又带绍兴口音,广东学生很难听懂。起初座无虚席,后来留下来继续听课的寥寥可数。  相似文献   
6.
上学的时候读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我怎么也理解不了文中所说"父亲"的背影会让人刻骨铭心。在父亲去世这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我的父亲的身  相似文献   
7.
马畅军 《宁波通讯》2011,(24):56-56
邻居上高中的孩子拿回一作文题,叫作《比金钱更珍贵的……》,因不能正确作答,特上门请教。按说这题目是不难作的,文天祥的《正气歌》、叶挺的《囚歌》、朱自清饿死不食美国救济粮的故事,皆可例举作文。之所以难住了高中生,我想恐怕源于近几年社会上拜金主义泛滥,混淆了一些人的是非界限。  相似文献   
8.
杨柳是我国古代学作品中描写最多的植物之一,柳枝、柳叶、柳絮等都是描写的对象。这些描写用以抒发多种情感,现代名作家朱自清选择对杨柳也情有独钟,他在诗歌、散以及艺评论中常常提起杨柳,从描写角度到所抒情感,即带有明显的中国古典学的痕迹,又是有自己的特点。朱自清先生多将杨柳作为整体进行描写,其所抒发的情感集中在思乡、思亲之情和春天的喜悦之情。  相似文献   
9.
女人如花     
司春燕 《走向世界》2010,(19):87-87
女人如花,她们把世界装点得更加美丽;没有女人,世界将减少很多色彩。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女人是“艺术的女人”。她们“使人如听着箫管的悠扬,如嗅着玫瑰花的芬芳,如躺着在天鹅绒的厚毯上。她是如水的蜜,如烟的轻,笼罩着我们……她的一举步,一伸腰,一掠鬓,一转眼,一低头,乃至衣袂的微扬,裙幅的轻舞,都如蜜的流,风的微漾”。  相似文献   
10.
彭奔 《魅力中国》2013,(20):71-71
摘要:“朱自清的背影”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文章,通过细腻的写作手法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带着大家深深体会了父辈对于自己的爱,在体会父爱的同时,更能借助优戋的语言来陶冶情怀!通过对“背影”的赏析。结合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心态,谈朱自清散文创作的文风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