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飘浮和宿命感是小说<长恨歌>中的两个重要的命题.通过这两个方面对王安忆及其文本世界进行探究与开掘,可以看出在王安忆多变的创作历程中确实存在某种稳定的精神特征,这一特征可以看作是作家的生命意识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
荣获第五届茅盾学奖的《长恨歌》通过主人公王琦瑶的一生描述上海这座城市四十年的历史变迁。王琦瑶是四十年代上海的特征和标志,是旧上海的影子,是王安忆对于旧上海眷恋情怀的依托。这与张爱玲笔下的谷物有着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旧上海的影子--谈王安忆《长恨歌》中的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长恨歌>通过主人公王琦瑶的一生描述上海这座城市四十年的历史变迁.王琦瑶是四十年代上海的特征和标志,是旧上海的影子,是王安忆对于旧上海眷恋情怀的依托.这与张爱玲笔下的人物有着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王琦瑶终其一生徘徊于真实的存在和虚幻的镜像之间,与爱情、婚姻、幸福失之交臂,消逝的青春和岁月终究只幻化成了一曲"长恨歌".这究竟是造化弄人还是性格使然?事实上悲剧是在社会与个人的合力下产生的.王琦瑶的悲剧不仅仅是她个人的,更是那个时代、那个城市的悲剧.王琦瑶就好像一面镜子,通过她人们仿佛可以看见上个世纪的上海,她一生的荣辱沉浮正是历史变迁中上海的真实写照.即便是在21世纪的今天,她的遭遇依然有着发人深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