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71篇
工业经济   14篇
计划管理   81篇
经济学   40篇
综合类   52篇
运输经济   10篇
旅游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72篇
农业经济   20篇
经济概况   124篇
信息产业经济   6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 毫秒
11.
在创业的路上,很多人常常会有满腹的抱负,满脑子的计划,以及许多认为需要发展的策略,如果能突破常规思维的樊篱,有意识运用与传统思维和习惯背道而驰的逆向思维方法,“反弹琵琶”,往往“曲径通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项真 《经贸实践》2003,(6):57-58
扇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杭扇在宋室南渡后则更为出名.当年有很多扇书艺人和制扇工匠随着皇室的撤迁.集于杭州,扇子也成为点缀南宋新都繁荣的一项重要行业。杭州清河坊之东有一条巷.名为扇子巷.是当年制扇作坊集中之处。扇子巷之名沿用至今未改。杭州兴忠巷有座扇业祖师殿.据扇业会馆  相似文献   
13.
会计重记是指某项经济业务在会计上做两次记录。漏记是指某项经济业务发生后,全部或部分未在会计上得到反映。由于造成问题的原因和表现形式不同,查证的方式及处理形式也就不一样,现介绍如下。 一、某项经济业务事项发生后,会计凭证无作假,但涉及的账户重记或漏记。这种问题一般是由于记账人员登记账簿时未在记账凭证上作已记账的标记造成的。具体有两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如果人并不能做到优势互补和互相理解的话,即使股权结构设计的很合理也会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15.
补锅记     
“怎么又没补成?”妈妈嗔怪地问爸爸。 爸爸歉意地笑笑:“我去晚了,下班了。”说着顺手将一口烧漏了底的铝锅,递给厨房里正在忙活的妈妈。  相似文献   
16.
钟山 《财会通讯》2005,(1):89-89
一、编口诀记忆法利用汉字同音、谐音或编顺口溜的方式将所要记忆的内容浓缩成一两句话,读起来既琅琅上口,又合辙押韵,便于理解掌握。如经济合同的内容可以编成“一标两量价酬金,履期方地违责任”。“一标”指标的,“两量”指质量和数量,“价酬金”指价格和酬金,“履期方地违责  相似文献   
17.
元末明初时,无名氏作南戏《司马相如题桥记》,明万历年间孙柚著《琴心记》,均取材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所记司马相如的本事,并敷衍其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但此二种文本却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之处。现暂从故事情节、语言风格方面做比较,以期从中了解不同时代环境背景下的文人通过作品所反映出来的自身的思想和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8.
黄洁 《价值工程》2012,31(8):206
本文从CET4对于学生听力的要求入手,结合具体的课堂,从知识面、听说习惯、记忆能力,心理素质四个方面,详尽探讨了日常训练听力的方法,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克服考前听力复习的仓促局面,同时又能有效地提高他们自身的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19.
琵琶是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一棵绚丽的明珠,它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遗产和独特的表现力,得到众多人民的喜爱。但是历史上对于这件古老的乐器记载很少,以至于我国音乐学者们对于汉代琵琶是我国劳动人民自己创造的还是一件外来乐器的考源说法不一。笔者作为一名学生在学习了《中国音乐史》、《中国民族概论》以及参考了历史上有关琵琶的记载和考证发掘的历史史料,  相似文献   
20.
我国封建社会中期的元代,有一本名为《至正直记》(又名《静斋至正直记》)的书广为流传。该书共设四卷,系元代孔齐所撰,此书为作者于元末避兵四明时所作。该书涉及范围极其广泛,不仅记载了许多元代社会的掌故、典章,还论及书画、戏剧、文物收藏和有关诗词本事等方面的内容。由于书中所记多为作者所见所闻,当然其中亦不乏怪诞不经、因果报应之事,对于国丑、家丑、治家、教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