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5篇
经济学   6篇
综合类   4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9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4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西部,十年     
光明 《东北之窗》2010,(10):28-29
改变中国经济版图 2009年12月,严寒造成中国天然气供应吃紧,“西气东输”三线建设提速。各方都在猜测取白新疆的天然气,最终将输向何地,四川、福建还是广州。连美国《华尔街日报》也加入猜测论证的行列……  相似文献   
12.
我直接当面向吴老请教开始于1987年,此前虽然与吴老同在一个研究所工作,但是不在一个研究室,又是后生晚辈,虽然仰慕,但不敢打扰,因此也无缘直接请教。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中央档案馆联合编辑"1949—1952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我承担工商体制卷的选编工作,  相似文献   
13.
贵阳是一座移民城市,也是“古夜郎国”的省会。今天的贵阳早已不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贵阳,而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阳光充足,雨水充沛,空气不干燥,四季无风沙,无地震,最适宜生活居住、休闲度假的森林之城。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上世纪60年代初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三线建设,贵阳市集中了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各路精英,是他们在贵阳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共同创造了“贵阳文化”并世代传承。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进行了以西南为重心的大后方经济开发,以內迁的工矿企业和高等院校为基础,发展了西部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六、七十年代,新中国出于防范外敌入侵的忧患意识,又进行了著名的三线建设。这两次西部地区的大规模经济建设虽不同于今日的西部大开发,但毕竟为它铺垫了基石,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5.
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几年成功的调整后,我国着手编制第三个五年计划。这一计划的最初设想是一个以农轻重为序的“吃穿用计划”,可由于受到当时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及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对战争危害性的过高估计,使之最终转变成为一个以三线建设为主的备战计划。这一指导思想的转变及在随后几年实行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暴露出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给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困难。  相似文献   
16.
长江航运与三线企业关系最密切的主要是川江段.西南地区搞重点建设.必须解决交通问题。外区通往西南.主要靠铁路和长江,如果光靠铁路.不扩大川江运输能力.铁路的压力太大.也担负不了.在三线建设时.华东、中南地区支援西南的任务很大,走川江运距最短。川江这么大的水量.这么好的一条天然河流,我们必须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7.
<正> 四川是我国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之一,三线建设期间,国家对四川基本建设投资共计355亿元,约占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基本建设总投资的60%,不仅改变了四川工业和交通的落后面貌,而且促进了全省经济和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为进一步振兴四川经济和开发西部地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发挥三线建设作用,对振兴四川经济至关重要。一、发挥三线建设作用要靠调整改造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西部幅员辽阔,资源富集,少数民族多,陆地边境长。党的历代领导都把加快西部地区发展作为战略大计。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基地和西部大三线建设。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时期是咸阳推进工业化的重要历史时期。做好这5年的工作,对于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顺利实现工业强市的奋斗目标,促进咸阳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咸阳工业,基本上是在“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打下的基础,并逐步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20.
始于2 0世纪6 0年代中期的三线建设,是我国进行的一次生产力布局重点由东部地区向内地的战略性大转移。80年代初国家对三线建设在布局和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次有计划的矫正和调整。2 0年来的调整,既取得了成就,也留下一些缺憾。在目前的西部大开发中应继续调整改造三线军工企业,充分发挥三线建设和三线调整后的军工存量资产作用,推动西部产业升级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三线军工企业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增长点和辐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