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3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25篇 |
工业经济 | 11篇 |
计划管理 | 30篇 |
经济学 | 64篇 |
综合类 | 28篇 |
运输经济 | 1篇 |
贸易经济 | 58篇 |
农业经济 | 8篇 |
经济概况 | 62篇 |
信息产业经济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6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利用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微观收入数据,对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进行测算,研究其动态变迁,并计算收入两极分化指数,结果表明:1988—2005年,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与之伴随的是两极分化程度不断提高,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加深;长期来看,城镇内部两极分化的增速高于农村内部两极分化的增速;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内部聚集程度的加深进一步扩大了收入两极分化程度.要缓解收入两极分化,降低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关键是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培育稳定的、规模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 相似文献
92.
<正>近年来,WTO在我国的不断深入,以及外资在各领域、各渠道的渗透,尤其是外来大卖场的大举入侵,加速了中国现有销售渠道的巨大变革,促使了中国流通渠道的两极分化,极少一部分人利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滚动发展,不断规范,形成了全国性或者区域性的营销公司,而大部分的渠道商则还处在剧烈动荡的前沿,不知道下一步到底该迈向哪里,他们在迷茫中亦步亦趋,不知道产品代理的大旗到底还能打多久。 相似文献
93.
游永慧 《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4,(1)
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邓小平与毛泽东的看法是有所差异的,毛泽东主张把“平等”放在首位,邓小平则主张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邓小平从这个基点出发,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社会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模式。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历史证明,这个模式是成功的。但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如何解决贫富差距过大,如何把贫富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呢?那就是按共同富裕的思想,首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94.
当前城乡贫富两级分化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终极目标。在普遍贫穷的基础上 ,通过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 ,再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途径。对当前两极分化问题要勇于正视 ,认真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 ,积极寻求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95.
在我国社会阶层分化过程中,阶层固化与两极分化的结合成为其显著特征。其深层原因在于社会流动性降低、区域发展不平衡、制度调控机制不健全等。社会分层结构应当是以中间阶层为纽带的橄榄型分布的理想状态。只有不断促进合理的阶层结构的形成,才能实现社会健康、和谐、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96.
两极分化程度的控制,可以说将成为时代的主题。如何做到兼顾"效率与公平",实现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的成功转型就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就从"两极分化"入手,以改变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状况为目标,提出一些使社会收入分配结构逐步转型的有效途径,旨在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使社会向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7.
邓小平致富理论是当代中国的国富论.它正确地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致富和怎样致富的问题.它同以往的各种致富理论相比,既有共性,又有特色.这个理论认为,生产劳动和科学技术是财富的基本源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先富帮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是中国富强之路. 相似文献
98.
目前,我国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对社会的持续稳定构成了严峻的威胁.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这一不公平分配现象,区分造成贫困和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综合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措施,有效抑制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
一、“南方谈话”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宣言从改革开始到邓小平“南方谈话”前,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导向和目标模式的重大问题,党中央高层包括元老,认识上有分歧,理论界和政界有争论:一种意见主张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另一种意见主张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后一种主张占上风,影响着中央决策.党中央文件先后提过: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商品经济;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覆盖全社会;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结合.提法虽然变过多次,但实质仍然是计划经济为主.理论界则先批判商品经济,后批判市场经济,认为都是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