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2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4篇
经济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贸易经济   14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23篇
邮电经济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914年1月3日,中国历史上的第二部公司法——中华民国《公司条例》颁布。从帝国到民国,政体发生变化,但是经体未改,发展公司、振兴实业的潮流没变公司条例对公司律的继承中华民国成立,改变了国家政体,却并没有改变经济基础,更没有改变自洋务运动开始形成的发展公司、振兴实业潮流。1912年3月10日中华民国总统令明确表示:"现在民国法律未经议定颁行,所有从前实施之法律及新刑律,除  相似文献   
22.
时值辛亥革命100周年,为牢记历史,缅怀伟人孙中山,本人将一枚珍藏多年的国民党第一次国会开会纪念章呈献读者,以求共赏。该章系红铜质地机制品,其形状、大小、薄厚极类似于民国当十铜元,重13.18克,直径34.86毫米,厚1.95毫米。  相似文献   
23.
一、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增长阶段性特征明显 中华民国时期,由于国民党政府的腐败统治和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加上连绵不断的战火和灾害,经过近一个半世纪的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24.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总统。1912年.南京造币分厂设计制造了币面为孙中山头像的中华民国开国纪念银币.成为最早以民国政府名义发行的银元。  相似文献   
25.
夏惠干 《上海房地》2011,(10):64-64
今年10月10日,正逢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日。笔者正巧收藏着一枚百年铜币,这枚铜币的正面,上书: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繁体),正中是五色旗帜标志。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中华民国军政府成立,宣布中华民国改政体为五族共和,制定国旗为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代表汉、满、蒙、回、藏等多民族为一家。  相似文献   
26.
王巍 《创业家》2011,(7):112-113
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贿选是符合程序的,曹锟当选总统也构成了一段不可抹杀的历史。中华民国的第六任总统曹锟在任时间不足一年,却直接推动了中国民国第一部宪法在北京的颁布(1923年10月10日)。根据今天法学家的评价,这部宪法已经具备了司法独立、多党制衡、新闻自由等特点,而且联省自治的方案与当时世界流行的联邦制相一致,乃领先于亚洲的宪法。不过,这部宪法同样短命,从未执行,一年后便被段祺瑞政府轻易废除。  相似文献   
27.
经网上查阅,《钱币研究》2010年第9期所刊《中华民国三十八背台湾省地图壹角币》资料如下:该壹角铜币是国民党政府迁台后发行的第一枚硬辅币,发行于1949年12月1日。其直径21毫米,重4.5克,铝及锌占95%。正面图案:上沿"中华民国三十八"字样;中间为孙中山半身头像,四周环以花  相似文献   
28.
汪一凡 《新理财》2008,(5):86-89
在厦门大学,“会计学”字样最早可见于l925年J0月3日《厦大周刊》第121期:“商学系副教授郑世察.浙江宁波人,初毕业于沪江大学商科.得学士学位。民国十年渡美,在芝加哥、哥伦比亚及纽约各大学研究。凡二年有半.得硕士学位,旋回国,农商部特任为会计师。同年冬.在上海丰美银行任职。翌年.应南方大学之聘,充会计学教授。本年上季,任上海中华民国会计师公会评议员。  相似文献   
29.
民国时期的灾荒救济立法,一方面将传统灾荒救济活动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纳入立法的范畴,使之法律化、制度化;另一方面通过立法建立适应近代社会需要的新型灾荒救济制度。这两个方面的努力共同构成了民国时期灾荒救济立法的基本内容,从而推动了近代中国灾荒救济活动的法制化。  相似文献   
30.
正【发现】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后,天津市宝坻区八门城镇东走线窝村村民在清理一处荒废多年、地震中倒塌的木匠铺时,发现一张标注"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印"、由陕甘宁边区政府发行的"优抚抗战牺牲将士家属银粮券"。这张完好的"优抚券"被一位村民妥善保存下来,并于2012年赠给村史展览室,成为该村抗日斗争史的一个"红色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