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6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26篇
经济学   69篇
综合类   27篇
贸易经济   74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在Stackelberg竞争框架下,本文沿用Spencer and Brander(1983)第三国市场模型,考虑存在中间品贸易情形时,一国的战略性研发政策。研究结果表明,在只有单个国家可以实施研发政策的情况下,若最终产品间的差异程度较大(小),那么该国的最优研发政策为征税(补贴);而当两国政府均可以干预各自国内企业研发时,一国最优的研发政策将随最终产品间的差异程度不同而选择征税、补贴或不干预,并且当最终产品间的差异程度位于一定范围之内时,一国的研发补贴政策并不会招致另一国的报复,因此,战略性研发补贴政策并不如LeahyandNeary(2001)分析的稳健。  相似文献   
102.
本文使用1999-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样本分析了包括资本、劳动及中间品在内的要素市场相对扭曲程度,并考察其是否能解释中国企业出口的独特成本优势。结论认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存在严重要素价格扭曲,不同要素的价格扭曲程度差异化较大。劳动力价格扭曲现象普遍存在,经济发展以牺牲劳动力价格市场化为代价。国有企业比重较大的行业资本价格相对较低,而私营企业比重较大的行业则资金成本较高。能源、原材料相关行业以及外资企业比重较大的行业中间品价格偏低;经过实证检验,要素市场扭曲的确对企业出口倾向起到推动作用,企业将获得的成本优势转化为出口优势,这表明低廉的要素价格是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3.
2011年12月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受元旦和春节即将来临节日效应提前释放带动,该指数环比上升1.3个百分点,显示出当前经济增速回落的态势趋于稳定,但增长动能仍相对较弱。从11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  相似文献   
104.
外商制造业投资对国内产业升级产生正外部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晶 《当代财经》2003,(12):98-101
发展中国家扩张密集使用中间品产业部门的资本和技术主要来源于外商直接投资。由于外商直接投资存在严重的产业拉动效应溢出问题,如果外商投资企业中间品的当地采购比例过低,就会给东道国的产业升级带来负面影响。本文利用模型对外商制造业对华直接投资是否对国内产业升级产生正外部性作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5.
本研究以国际社会关注的基于中间品贸易隐含碳排放问题为切入点,借鉴Steen-Olsen运用的产业部门公共分类系统,尝试对WIOD、Eora、EXIOBASE等权威的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数据库进行重新编制,通过建立环境扩展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与隐含碳排放的测算,横向对比三个数据库的数据特征、分类特性、适用领域等,刻画全球碳排放的空间格局.庞大的数据量与地区和部门对应关系的处理是重新编制世界投入产出表过程的关键基础工作.研究发现:(1) EXIOBASE数据测算结果相对准确,WIOD结果偏低、Eora偏高;(2)碳排放系数对数据库的整合反应较为敏感,整合部门的多少与整合效应是否显著并非呈正向相关关系;(3)重新编制IO表时,合并项中包含的内容越多,合并后的结果与原数据差别越大;(4)数据是否缺失、分类是否细化、统计口径是否一致是三个数据库核算差异的主要来源;(5)发达国家是碳排放大国,但目前国际上“南北碳转移”问题突出,发展中国家生产侧排放大于消费侧,发达国家相反.  相似文献   
106.
本文利用CEPII-BACI世界贸易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等多个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基于省级面板数据,从进口规模、进口技术含量、进口结构等多维进口视角,综合考察2000—2015年进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进口规模增加、技术类商品整体进口技术含量的增加、进口商品种类的增加都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进口市场集中度的提高显著抑制了经济增长。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这些结论都是稳健的。(2)进一步研究发现,中高技术与高技术类型商品进口技术含量的增加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一般贸易进口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加工贸易,中间品进口的增加会显著促进经济增长,消费品与资本品进口的增加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来自高收入水平国家进口规模的增加会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因此,在积极主动扩大进口的背景下,政府要注重扩大中高技术与高技术类型商品的进口,增加高质量中间品新品种的进口,实施进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从而让进口更好地服务于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107.
中间品、资本品进口的研发溢出效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按照BEC分类法把进口商品分为中间品、资本品和消费品,中间品主要指零部件,资本品主要指机器设备。在对进口贸易研发溢出模型修正的基础上,考察了中间品进口、资本品进口以及控制变量国内研发资本和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中间品进口和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资本品进口和国内研发资本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有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国情对这些结果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8.
戴彩彩 《中国外资》2011,(16):14-15
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顺差一直是中美贸易之间的重要争议问题,也是导致两国产生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美国人也认为中国对美的长期顺差是由于人民币被低估而带来的。因此,在美国的政界和学术界都出现了要求中国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本文就要通过时间序列的实证分析来说明汇率并非是顺差的原因,顺差是由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特殊位置决定的,即三角贸易模式的存在是中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9.
文章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提供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从技能、来源地和部门等角度,考察了1995-2009年中国中间品出口对本国就业结构的影响。文章的主要发现有:第一,从技能来看,"入世"后中间品出口引致的中国就业技能结构被外贸逆转了,而且国际比较显示,中国中间品出口的比较优势还是依赖于低技能劳动力产品。第二,从来源地来看,出口到欧盟的中间品为中国创造的就业最多;出口到北美地区的中间品创造的就业远低于最终品,这说明中国与北美的生产分工与协作相对松散。第三,从部门来看,制造业部门出口创造的就业中中间品所占比重远低于中国总进口中中间品所占比重,这说明中国的制造业部门在全球生产网络中更多地是作为出口制造平台而存在;服务部门中间品出口创造的就业增幅较大。为此,从提升就业技能结构的角度看,中国应该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和积累的力度;从改善就业来源地结构的角度看,中国要培育在关键零部件方面的竞争力以加强与发达国家的生产协作;从优化就业部门结构的角度看,中国要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与生产性服务业。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