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6篇
工业经济   9篇
计划管理   43篇
经济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运输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59篇
农业经济   10篇
经济概况   52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从2005年起,江西省率先实施由政府买单,农民免费看戏、看电影和举办文体活动的农村文化三项活动。把文化送到农村,也把农村的文化资源与演艺、旅游、园艺、工艺、高科技等相结合,并融入市场。目前全省有规模的农村文化“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达1000多个,年产值500多亿元。  相似文献   
92.
张菁菁 《宁波通讯》2011,(10):24-24
【案情回顾】去年9月,宁波某水泥制品有限公司驾驶员岳师傅驾驶一辆重型运输车在施工现场行驶时,压到一块石头并导致石头碎裂飞溅,砸中了施工现场的张先生,造成其左小腿受伤。  相似文献   
93.
一条所谓的“经济逻辑线”,极具霸权主义特征的“强盗逻辑线”,就像一条无形的绳索试图捆绑着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94.
史利民 《产权导刊》2010,(10):50-51
2010年6月7日,青海产权交易市场受青海三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在青海日报和市场网站发布公告,对其所属的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东环路2宗共67.52亩土地使用权及地上附着物进行公开转让。截至2010年7月5日16时公告期满,共征集到3家意向受让人报名,最终确定了2家符合受让条件意向受让人进行网络竞价。  相似文献   
95.
《品牌》2005,(9):64-65
<正> 品牌本身就具有巨大的价值。品牌的多少,与国际竞争力的强弱成正比。品牌已成为我们这座城市2005年最热的话题之一。然而一个品牌需要大量投入和长期培育。在只追求短期实绩的现行管理体制下,谁来为品牌经营买单?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前期大量的投入甚至要有亏损的准备,这种规律性需求恰恰与目前绝大多数国企的重产能、重利润的考核模式背道而驰。忽如一夜春风来品牌,成为我们这个国家、这座  相似文献   
96.
随着经济转型和社会转轨进程的加快,民众反映比较强烈的一些问题陆续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作为这些问题的突出代表,因其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解决的难度非同寻常。近几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按照构建公共财政框架和建设公共卫生体系的思路,加大了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和对各类群体参加医疗保险的补助,但这些举措尚未取得民众满意的效果。为此,中央政府和各级各部门都在积极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笔者长期从事基层财政与卫生财务管理工作,本着“百家争鸣”的原则,拟结合实践,提出“公共卫生财政兜底、全民医保政府助力、医疗服务市场买单”的另类构想,以期与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商榷。  相似文献   
97.
益普索集团 《数据》2012,(12):22-23
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移动支付正成为消费者的新选择.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 1年底,我国移动支付客户数达到1.45亿户,比2010年的0.9亿户同比增幅达到了惊人的61.1%.移动支付如火如荼的发展,也掀起各方之间对移动支付的争夺热战.对此,根据知名研究咨询机构——益普索(Ipsos)在全球范围内对17个国家的13461位消费者,其中包括来自中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六大城市的2015名消费者,进行了大规模调查,旨在探索全球以及中国消费者在不同使用习惯和社会文化因素下,对于移动手机支付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还原消费者背后最真实的行为动机.  相似文献   
98.
董军 《浙商》2009,(22):36-36
对光伏产业严厉的调控手段势必会造成大量“误伤”。用非市场手段促进行业整合,得到的结果未必是市场最需要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
《长三角》2011,(11)
来势汹汹的淘宝“暴动”终于在马云的妥协后进入了收尾阶段。在这次事件中,马云、淘宝商城的大商家,中小卖家、消费者,这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网络战争”。喧嚣过后,一地鸡毛,谁又该为此买单?  相似文献   
100.
从“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到《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保罗·克鲁格曼,再到麻省大学教授莱斯特·瑟罗……二十年来,一直有欧美的智库精英以唱衰中国经济为己任,孜孜不倦地“预言”中国经济何时何地就要负面增长.同样,有以世界银行和美国著名金融学家弗格森为代表的一批人和组织,也是长期术有专攻地吹捧中国经济.他们认为“中国模式”可以让中国在21世纪成功超越美国.冷嘲热讽和无事殷勤之间,勾勒着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经济五味杂陈的面孔.这些西方精英为什么要唱衰中国经济,难道仅仅是为自己名下的畅销书增添点噱头,还是应景地契合自己国家的意识形态?其实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塞拉斯特说过“野心使许多人变得虚伪,嘴上说的是一套话,心灵深处却隐藏着另一种思想.”污名化中国经济,这本身就隐藏着“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