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6篇
财政金融   1466篇
工业经济   49篇
计划管理   358篇
经济学   693篇
综合类   326篇
运输经济   10篇
贸易经济   677篇
农业经济   84篇
经济概况   396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67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79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商》2014,(2):289-291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中国出现了劳动者工资差距扩大的趋势。近年,国际贸易与工资差距关系的研究成为经济领域的重点和热点。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外包模型,研究产业间贸易及产业内贸易对行业间工资差距的不同传导机制及影响。结果表明在产业间贸易形式下,总贸易和出口贸易以及进口贸易会加大产业间贸易行业内工资的差距。在产业内贸易形式下,总贸易、进口贸易导致产业内贸易行业的工资差距增大,而出口贸易则有利于缩小产业内贸易行业的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132.
张杰 《商场现代化》2014,(4):179-179
会计制度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会计制度的实体机制我们,经济和机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映了现代化会计制度管理的特点和多样性。如何提升会计制度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加大其对于经济价格发展的影响,成为经济学家潜心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重点从我国的会计制度入手,分析了其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中的传导作用,并形成了一系列的方案,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3.
  涛等 《经济问题探索》2014,(5):122-127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其潜在的系统性风险也得到国内外业界的高度关注。人民币国际化将通过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途径诱发系统性风险。人民币在长期、渐进地实现国际化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人民币国际化可能产生的各种系统性风险,通过优化设计人民币国际化路径与构建系统性风险应对机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维护经济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34.
孙明珠 《商》2014,(11):164-164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中央银行运用一定的政策手段作用于机制内的经济变量和主体而期望达到最终经济目标的过程。而货币政策的传导会随着经济与资本市场结构的不断变化而变的愈加复杂。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崛起,并逐渐成长为我国最大的资本市场,其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分析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机制,对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5.
2015年1月16日,银监会官网公布《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管理办法"),就委托贷款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我国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进入到新的阶段,本文就影子银行在我国的发展与监管展开写作,通过对监管中所存问题的剖析来探索有效的影子银行监管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36.
基于1992—2012年中国与亚太15个国家(地区)的样本数据,本文在联立方程模型下重点考察了贸易、分工、金融影响中国-亚太经济周期同步性的具体路径。结果发现,双边贸易强度、金融一体化对于强化中国-亚太经济周期同步性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而专业化分工的作用则恰好与之相反,并且,产业内分工和金融一体化会促进国家间的双边贸易,贸易强度与金融一体化会促进产业间分工,这种内在联系使得贸易、金融、分工也可以彼此为桥梁产生间接影响。进一步地,将各个因素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加总后比较发现,贸易在中国-亚太经济周期同步性中发挥的作用最强,分工次之,金融最弱。除此之外,本文还发现,汇率波动也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有鉴于此,深化汇率合作、推进金融一体化特别是贸易一体化遂成为强化中国-亚太经济联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7.
战明华  李欢 《金融研究》2018,455(5):20-36
本文利用SVAR模型脉冲偏导分离技术,从利率市场化和影子银行两个维度测算了金融市场化进程对货币政策不同传导渠道相对地位的影响。实证结果揭示了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一些重要特征:第一,以信贷渠道为代表的数量化渠道效应要强于以利率和汇率渠道为代表的价格渠道,并且该结果没有因金融市场化的推进而改变。第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主要强化了利率渠道的作用,但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其他渠道尤其是信贷渠道的作用。第三,影子银行的发展,强化了资产价格渠道的效应,而相对弱化了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的效应。研究为在金融与实体经济市场仍存在一定程度摩擦的条件下,央行采用价格与数量货币政策调控方式有机结合的必要性与有效性,提供了实证支持。同时研究还表明,要充分发挥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货币政策价格传导机制的作用,既需要加强对各种形式金融创新的监管,还需要实体经济体系进一步市场化改革相配合。  相似文献   
138.
在原有金融状况指数的短期利率、汇率、股价、房价的基础上,加入货币供应量、外汇储备和金融机构贷款总额3个变量,通过广义脉冲响应方法来构造中国的金融稳定状况指数。并且将两个指数对货币政策测度的效果运用样本内检验和样本外检验进行对比。实证结果表明,较金融状况指数而言,金融稳定状况指数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有着更强的相关关系和更为显著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39.
140.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扩张性财政政策引发的政府债务问题成为各国学术界的关注热点,债务问题不仅影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对新兴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稳定造成危害,从全球的角度分析政府债务问题对于金融稳定性较差的新兴经济体尤为关键。本文以全球债务总量及结构变化为视角,通过对比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债务特点,着重分析了拉美、希腊债务危机的起因。接着,通过日本债务结构以及美国债务经济模式,解析政府债务的国际循环和传导机制。最后,针对当前全球债务问题和经济走势为新兴经济体提出减少双顺差、控制财政赤字水平以及加速产业转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