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37篇
工业经济   14篇
计划管理   125篇
经济学   48篇
综合类   68篇
运输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114篇
农业经济   13篇
经济概况   126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的紧要任务。儒家思想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精华所在,可以将其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一个辅助工具。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的帮助。本文以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特点为出发点,分析了儒家思想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2.
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明、和谐、诚信和友善的分析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土元素皆可以追溯到儒家思想;反过来,通过对儒家思想相关内容的分析,使得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为深刻和丰富的理解。对待儒学,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强,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新,从而更好地将核心价值观融于教、落于行、化于境。  相似文献   
23.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和全面的。早期毛泽东接受的也是儒家思想的熏陶,他的思想中吸纳了不少儒家文化的合理内核。在接触了马克思主义之后,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批判性地对儒家文化进行了再分析,由此丰富了自己的思想理论。毛泽东对儒家思想中合理内核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对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4.
吴娟 《商》2014,(42):141-141
“亲亲相隐”是儒家“孝”思想中的重要内容,提倡亲属之间相互容隐是一种人性之本能。这种思想自孔子起提出,不仅在家庭生活中发挥着作用,也深刻影响了我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制定。容隐制度是“人情”和“法理”对峙的产物,引起了学术界的好几次争论热潮,多年来被众多专家和学者或提倡或否定。本文旨在分析容隐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分析其对古代法律制度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相利盈 《魅力中国》2010,(15):102-102,104
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拥有光辉灿烂的历史,为何近代科学产生于欧洲却没有产生手中国?英国学者李约瑟抛出的这个问题让几代中外学者苦苦探索着其中的奥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遗憾的是至今都没有一个公认的最为权威的答案。对此问题的回答有很大现实意义,只有完全破解了“李约瑟之谜”,才能抓住问题之根本,从而推动当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26.
王戌楼 《中国市场》2008,(18):54-55
从儒家管理思想与绿色管理新理念两方面阐述了北京百年奥运的"绿色"价值。以国际奥委会的政策导向,分析了坚持"以人为本"的绿色管理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在2008北京绿色奥运中的含义,提出绿色管理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7.
西汉法律思想的发展演变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西汉初年到汉武帝亲政之前的近70年间,黄老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辅之以儒、法,为政之道讲求与民休息、务在宽厚、刑罚大省;第二阶段,从汉武帝起,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强化中央集权,法律指导思想转变为以儒为主,礼法并用.此后这一法律思想得到沿用,并巩固、深化.  相似文献   
28.
儒家是内圣之学,更是外王之学。诚心、正意、修身,指向齐家、治国、平天下。晚近以来之儒者如现代新儒家,虽有外王的民主指向,究竟侧重发展儒家内圣之学。至其后学,更将儒家化约为"儒学",从"哲学"、"文化"、"教育"等角度探讨儒家,刻意回避儒家之外王面相。这必将导致儒家与现代社会脱节,令其沦为可有可无之点缀。我们相信,今日儒家并未亦也不可能"博物馆化",她必将参与现代中国治理秩序之塑造和再造。此乃儒家之天命所在,亦为中国之天命所系。2011年5月14日至15日,由《开放时代》杂志社和广东信孚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儒学与现代社会治理"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从化举行。此次会议旨在凸显儒家之外王面相,以儒家精神与智慧,参照儒家治理规划之历史实现形态,探究儒家治理现代社会之可能性、技术和制度。与会学者就现代社会转型、宪政实践、普世价值和社会制度建构等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对儒学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地位、儒学在当今国内外政治格局下面临的困境及其在未来世界秩序形成过程中肩负的使命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为儒学资源参与现代社会治理提供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思路。以下内容根据会议现场录音整理编辑,因时间关系,未经发言者校订。  相似文献   
29.
<正>儒家文化思想的"仁、义、礼、智、信"的五大基本点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互为依归,对华人家族企业影响深远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儒家文化主流都是经世致用、兴邦治国、教民化俗的。中华文明之所以数千年流长而不衰,就得益于孔子及其后历代圣贤的儒家文化的精神滋养。儒家文化就当前对国家、社  相似文献   
30.
中国企业要构建适合中国市场的企业文化必须提炼企业的价值观,儒家文化作为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主流文化,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笔者就如何将儒家思想融入到国有企业管理中,探索性的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