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1篇
工业经济   26篇
计划管理   117篇
经济学   77篇
综合类   34篇
运输经济   6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57篇
农业经济   15篇
经济概况   160篇
信息产业经济   4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一、党的领导在内控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通过内控管理使企业员工各展其才,帮助企业高效运转?这历来是管理学中十分被重视的问题。上世纪西方的管理理论从研究人性假设入手,形成了著名的"X、Y、Z"理论,三大理论的共同点,都赞成用规范化的制度推行标准化的管理。而上世纪70年代日本的崛起,让西方的管理学界又重新认识到了"企业文化"的巨大力量,"形而上"的引领较之于"形而下"的规范,不是说后者不好,但似乎前者更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应该意识到,其实中国人、中  相似文献   
32.
<正>在世人眼里,艺术家虽有千般怪癖,却总有一种是为人尊敬的,那就是他们对自己作品的坚持和爱护。导演可以坐在工作椅上喊三百次"NG"折磨他的演员,而后者不管名气多大,片酬多高,都只能在事后以克服自我和完成作品的骄傲向媒体哭诉,可以得到的是同情,不敢奢望的是  相似文献   
33.
理想有共产党主义理想、新时期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大学生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新时期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需要的个人理想。  相似文献   
34.
乔振祺 《中国报道》2009,(11):34-35
白求恩在延安毛泽东的窑洞里,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革命理想,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35.
链接     
<正>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  相似文献   
36.
去年9月,我到波兰克拉科夫的第二天,在旅游问讯处拿到一份小资料,是由当地的旅行社组织的“共产主义一日游”项目,价格60欧元,内容包括参观位于城北的工人宿舍、在“牛奶吧”吃一顿地道的波兰菜肴——也就是体验一下“大锅饭”、驾驶波兰自产的轿车“波罗乃兹”兜一圈风。这个“共产主义一日游”的广告语是:“您能想象成千上万个波兰人半夜起来排队就是为了购买一包手纸吗?您能想象几个月不吃肉的滋味吗?……”这些广告语对那些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旅行者自然很有号召力,对我这样一个从短缺经济走来的中国人来说,自然就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不过参观完毕,  相似文献   
37.
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由于种种原因,高职院校往往重技能轻人文,重专业教育和技能的反复训练,重视贯彻职教理念、培养职业人和引进企业文化,但忽视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其后果将十分严重。高职教育作为一个教育类型,在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方面要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38.
《农民科技培训》2009,(5):45-45
以前听说过在德国这个强调个性自由、邻里关系冷淡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有个共产主义特色的“理想村”,为亲身体验,笔者一行特地前往德国小城波恩进行了实地探访。  相似文献   
39.
站在远处凝视距离产生美视野产生美创意是浓烈的酒点燃文化共产主义的狂欢建筑、家居、景观、时尚、思想……邀你一起沉醉  相似文献   
40.
另一个欧洲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小说家米兰&#183;昆德拉离开了他的国家捷克,去了法国。在那里,他惊讶地发现,他竟然成了一个来自东欧的流亡者。他无数次向人解释他的民族和国度,但他的法国朋友们对他的国家知之甚少。尽管他一再描述捷克人的历史,正如波兰人、斯洛伐克人、克罗地亚人的历史一样,都是纯西方的,与遥远的俄罗斯根本没有关系,但周围的人都以“共产主义化”作为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