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9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42篇
经济学   12篇
综合类   10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28篇
农业经济   8篇
经济概况   52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乡镇企业科技》2009,(17):44-44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年)——唐朝的第二人皇帝,“贞观之治”的缔造者。在中国历代封建帝王中,唐太宗可谓是出类拔萃,他不仅在政治、军事上取得巨大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能在隋朝灭亡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健全自己的思想,开创了民君治国的新境界,同样他的经验也为现代企业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32.
姜林 《金融博览》2013,(7):66-68
漫步在熙熙攘攘的武昌中南路街头.您也许并没有注意到一家业内闻名的专业性博物馆——湖北钱币博物馆——正静静地坐落在这里。它位于洪山广场南侧.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办公大楼三层,于2003年10月28日开馆。馆藏中国历代货币实物万余件.其中陈列展出3000余件。  相似文献   
33.
《新智慧》2008,(5):85
历代王朝使用的玺印中,秦代以和氏璧制成的玉玺最为名贵,代代相传,被奉为天命的象征,称之为“传国玺”。然而,它在流传1000多年后,却神秘地失踪了。一直以来,有关它的传说也无不充满着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34.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在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自雍正元年(1721年)同仁堂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造就了同仁堂在制药过程中精益求精的严谨作风,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  相似文献   
35.
“福”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之一,最早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后来历朝历代“祈福”的仪式和工具也是层出不穷。到了今天,“福”已经成为每一位华人的最高理想.作为“福”文化的具体体现,金六福酒的面市,引起了市场的巨大轰动。  相似文献   
36.
《市场周刊》2012,(7):32-37
八百年前,一艘满载货物的宋代巨舶,在航行到西沙华光礁时,不幸触礁沉没。数百年来,它被浪击水冲、为石撞沙掩,与其他沉没于中国南海水下的历朝历代民舟官舶一起,默默地承载着海洋先民未了的航海心路,倾诉着东方海洋文明悠长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37.
老北京人中多年流传着一句老话儿:“礼儿多人不怪。”的确,无论从北京传统民俗来看,还是从和老北京人打过交道的历代人的感受中,都能体会到:老北京人是“礼儿多”!老北京人在举止言谈、行动坐卧、与人交往等各个方面,都讲究一个“礼数”。具体到老北京的商家来讲,  相似文献   
38.
暮狄 《中国金融家》2011,(1):119-120
宋.吕祖谦在《历代制度详说》卷七《钱币》中讲:"蜀用铁钱,其大者以二十五斤为一千,其中者以十三斤为一千,行旅赍持不便,故当时之券会生于铁钱不便,缘轻重之推移,  相似文献   
39.
项目介绍: 瑶蒸堂的养生浴疗法是指用中药煎煮后,先用蒸汽熏疗,再用药液淋洗、浸浴全身或局部患处,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浴疗法是自古以来行之有效的防病治病、美肤美发强身保健的方法。因此很受历代中医学家和患者的重视并被广泛使用。目前极行的SPA,其原理亦来自于养生浴疗的概念。  相似文献   
40.
对于画家而言,他要解决的问题,无非是如何把握外部世界,如何精进个人精神世界,以及两者如何融合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画家水准的高下。这类问题,其实唐人已有谈及。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里,就谈到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语。后人所述的师造化、师古人、师心之论,不过是对前者的增补修饰而已,大旨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