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55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46篇
经济学   154篇
综合类   80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67篇
农业经济   89篇
经济概况   130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精准扶贫政策要求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与精准考核,但地方政府实践中却存在着不精准执行现象,出现"任人唯亲"式脱贫、"靠贷"式脱贫、"低保"式脱贫和"捐款"式脱贫等错误行径。此现象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之结果,主要有对精准扶贫认识尚不到位,精准扶贫考核机制不科学,精准扶贫过程公民参与少,扶贫干部的素质高低有别以及扶贫反馈救济效果不显著。倘要在精准扶贫中消除这种不良现象,须推进全面认识精准扶贫步伐,改善精准扶贫基层考核机制,引入公民参与精准扶贫过程,规范扶贫干部的选培与退出,落实扶贫反馈的甄别与处理。  相似文献   
42.
反贫困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阿玛蒂亚·森将贫困定义为能力不足而不是收人低下.沿着阿玛蒂亚·森的思路,结合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基层治理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倦的国情,本文提出"农特反贫困应以社区为‘体',以发展社区能力为‘用'"的农村反贫困新思路.认为农村反贫困攻坚工作应从农村社区层面入手,坚持"授之以渔",以"输血"带动"造血",以发展农村社区能力为根本,建构政府主导、村民自治、社会支持和市场调节的立体化反贫困体系,以形成能力型的农村反贫困杌制,走以内源式脱贫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3.
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与民族和谐的基础是民生建设,民生建设的基础是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有效消除贫困,而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建立系统的农村金融反贫困政策框架,并用制度化的手段保障金融反贫困的推进.本文基于对新疆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和五家渠市经济发展的实地调研,运用大量第一手数据分析了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带来的东西部资本整、文化融合和体制磨合,探讨了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并针对民旋地区金融反贫困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4.
西安作为西部地区的老工业基地存在着城市贫困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建设"就业+保障"型的反贫困系统,包括建立"应保应保"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针对城市贫民的综合性社会救助服务体系,采取"就业优先"的经济发展战略等.  相似文献   
45.
46.
反贫困贯穿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始终.对于内蒙古这样的贫困程度比较严重、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反贫困更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虽然到20世纪末能够基本解决农村牧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但由于市场淘汰机制的存在,难以避免的返贫和贫困标准的变化等,2000年后绝对贫困现象也不可能完全消除,特别是相对贫困有加剧之态势,所以反贫困仍然是21世纪内蒙古以至全国的重要战略任务.面对已经到来的新世纪,分析贫困和反贫困的形势,明确反贫困的特点与任务,并提出相应的脱贫致富对策,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都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47.
我国扶贫政策已经实施了30余年,反贫困措施取得了卓著的成效,但以政府为主导的扶贫方式效率逐渐在降低,因此,本文认为,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健全的背景下,有必要探索与市场经济相融合的商业化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48.
由魏胜文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国社科院重大课题《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子课题"静宁县经济社会追踪调查"成果——专著《反贫困之路》,2009年1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荣获甘肃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静宁县是甘肃中部18个干旱县之一,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反贫困之路》全书共63万字,突出反贫困主题,通过对静宁县近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追踪调查,对国家扶贫开发战略和西部大开放战略在西部贫困县的实施情况提供了实证资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轨迹,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和实证价值。本文是该著作"研究报告"(8万字)的综述。通过对静宁县"反贫困之路"的调查,真实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静宁县反贫困的历程,客观地介绍该县如何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坚持科学发展、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并创造了足以彰显"静宁精神"的"静宁速度"的探索与实践经验,进而对贫困县的反贫困及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9.
消除农村贫困,越来越成为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的中心主题。本文从内生金融视角出发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研究发现:在农村金融体系中,正规金融由于内生性的极度缺失,致使其金融服务停滞不前,难以发挥减贫作用;非正规金融虽然内生性显著,使其具有很强的活力,但受相关制约其作用难以有效发挥。进一步实施农村反贫困需要大力发展内生性金融,以形成高效的农村造血机制,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50.
金融活动是反贫困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贫困人口能够享受到所需的金融服务。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由于与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市场特征不匹配,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其反贫困的效果相对有限。而基于我国贫困地区村庄信用的内生农村金融组织能够适应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市场的特质,在基层金融供给上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因此,建立规范的制度推动农村内生金融组织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和建立农村内生金融组织与大型银行进行业务合作的有效模式,将成为未来农村反贫困金融机制创新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