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3篇
计划管理   20篇
经济学   4篇
综合类   30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3篇
农业经济   7篇
经济概况   5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郭学东  柴祥德 《魅力中国》2010,(3X):120-120
<正>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42.
莱柯夫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语言与思维的基本方式,是人类认知的基本工具,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源域)到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目标域)的系统映射。概念隐喻具有系统性、生成性、概括性等特点。论文拟将莱柯夫的概念隐喻理论运用到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分析研究中,以期解决中国古典诗歌中有哪些水隐喻,这些水隐喻背后的文化原因是什么等问题。  相似文献   
43.
阳波 《上海企业》2010,(6):96-96
在美丽的大自然中,不少花卉名称源于古诗。因生长习性得名:芍药的开花时节在春末,苏轼《芍药》中说:“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因得别名“殿春”。  相似文献   
44.
李连波 《理论观察》2008,(2):134-135
古诗翻译要求译者根据需要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对诗歌进行形式和意义的变通,最大限度地把原诗的情、韵、意完好地再现出来,从而达到译文和原文在意境、文化背景和情感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比《春晓》三种有代表性的英译文,分析了由于中国古典诗歌自身的特点以及语言和文化差异造成的古诗翻译中相应的难点,对比剖析了中外名家译例的特点并着重探讨其在炼词方面的得失。  相似文献   
46.
古诗十九首》作为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成就,真率地抒发作者内心的真情,为之前诗歌作品所不多见。此种真情的抒发,与诗人生活的时代社会背景密切相关。文章结合经学的衰微、政治的腐朽黑暗等时代背景阐释《古诗十九首》的抒情性。  相似文献   
47.
古诗的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整合、设疑、探究、创新四者紧密相联,让我们的学生在整合、设疑、探究、创新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古诗的乐趣,注重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感受优美语言",提倡让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相似文献   
48.
清明诗趣     
《中国集体经济》2004,(3):48-48
每年农历三月初、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此时,气温回升,草木萌茂,天地一片清新明朗。“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苏轼《和孔密州东栏梨花》);“万物鲜华雨乍睛,春寒寂历近清明。残芳荏苒双飞蝶,晓睡朦胧百转莺”(唐代温庭筠《寒食前有感》);“游丝遍地终无意,芳草连天若有情。满院晓烟闻莺语,半窗晴日照蚕生” (明代瞿佑《清明即事》)。  相似文献   
49.
《商》2015,(9)
古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诗歌语言及形式等方面都有着独特性,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英译的过程中有着一定的抗译性。面对这种翻译之难,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通过意象变换、词汇变通等,能够更好地展现原作风貌。  相似文献   
50.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下层文人集体创作的五言诗,诗歌中折射着作者浓郁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不仅源于动荡的社会现实,更来自于怀疑和否定的个体心理,这种心理结构的形成,深层次上归因于儒道思想观念之间的对立冲突,在这种对立统一的矛盾心理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了作者特有的心理场,使得生活中的人事、物象通过这个心理场的筛选、过滤,从而使得诗歌中产生了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典型的、象征性的意象群,经过不同意象的巧妙组合,创造出“不隔”的意境,形成了《古诗十九首》率真、沉郁、悲京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