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8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20篇
经济学   17篇
综合类   25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8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47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肖光荣  肖剑 《税友》2003,(7):6-7
  相似文献   
92.
自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命题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牢牢抓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准确把握我国的国情和当今世情,积极探索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这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唯物史观的具体运用,是对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发展,可以说,唯物史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3.
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反对资本主义的理论方式,马克思不仅建立了生产方式概念,内在地,概念的历史产生作为解决方案是唯物史观对于考察、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剩余价值生产作为资产阶级生产的方式,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作为既定的形式,在价值的量的形式上只能是"简单再生产",在其改变了的形式和内容上,共产主义是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完备形态。  相似文献   
94.
阳煜琳 《消费导刊》2009,(20):149-149
在论及中西方制度差异的时候,学界通常以人治、法治作为区分,认为中国是人治的传统,西方是法治的传统。然而近代以来,特别是从康、梁开始,有一种观点甚嚣尘上,认为中国早有法治,法家思想便是其渊源。梁任公认为:"(法家)思想以‘唯物观’为出发点,常注意此时此地之环境,又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其政治论主张严格的干涉,但干涉须以  相似文献   
95.
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所谈的那个著名的“大历史观”.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从历史的纵横总体联系上把握微观的历史研究对象;二是强调从较长的时段来观察历史.注重历史的结构性变动和长期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6.
近代西方的乌托邦理念都将终极意义上的理想社会放在未来,将未来实现的理想社会看做人人向往的极乐世界,并在哲学上为这种理想国寻找理论根据,这些思想无不与基督教有深厚的渊源。  相似文献   
97.
98.
巩永丹 《商》2014,(50):73-73
一、现实的个人:汇聚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现实的个人是中国梦的承载者。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总是以现实的人为前提。社会实践活动总是生活于其中的现实的人的活动,社会历史只能是由现实的人所创造的历史,人类社会就是由无数个人及其活动构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确定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前提时一贯强调现实的人是从事物质生产实践的人,他们进行着物质生产活动。整个社会历史一刻也离不开现实的人及其物质生产条件。因为现实的个人是“真正的人”,也是具体的人、实践的人,可以说,现实的人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人,它否定了抽象的人、不变的人,赋予人最本真的意义,是人和自然、个人和类之间最基本、最本质的规定,它实现了历史和逻辑的有机统一。现实的个人是自由自觉和能动创造的人,具有作为主体的自主性、自为性和能动性。在当代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是主体,每个现实的人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动力。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现实的个人是中国梦的承载者。  相似文献   
99.
作为马克思的一个重大理论发现,世界历史理论是一种科学认识论,更是一种价值取向,它把人当作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和目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历史观。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确证了人的主体性,揭示了人在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旨归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0.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产生的舆论焦点之一,便是城镇化引起的农民利益得失问题、解释与解决这个问题,既要有大局观、历史观,又要有局域观、现实观失去前者,可能使城镇化在方向上摇摆不定,不敢大胆祛除阻碍;毫忽视后者,则不能把握好城镇化的节奏,也不能处理好城镇化过程中的利益关系,以致造成社会不稳定,最终中断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