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013篇 |
免费 | 132篇 |
国内免费 | 128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3956篇 |
工业经济 | 12080篇 |
计划管理 | 12056篇 |
经济学 | 8094篇 |
综合类 | 1872篇 |
运输经济 | 506篇 |
旅游经济 | 55篇 |
贸易经济 | 12970篇 |
农业经济 | 2304篇 |
经济概况 | 14031篇 |
信息产业经济 | 198篇 |
邮电经济 | 1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5篇 |
2023年 | 303篇 |
2022年 | 400篇 |
2021年 | 674篇 |
2020年 | 426篇 |
2019年 | 422篇 |
2018年 | 169篇 |
2017年 | 390篇 |
2016年 | 575篇 |
2015年 | 1109篇 |
2014年 | 3152篇 |
2013年 | 2984篇 |
2012年 | 4111篇 |
2011年 | 4231篇 |
2010年 | 3845篇 |
2009年 | 4439篇 |
2008年 | 4487篇 |
2007年 | 3551篇 |
2006年 | 3748篇 |
2005年 | 3847篇 |
2004年 | 3986篇 |
2003年 | 3434篇 |
2002年 | 2366篇 |
2001年 | 2165篇 |
2000年 | 2106篇 |
1999年 | 942篇 |
1998年 | 1193篇 |
1997年 | 1889篇 |
1996年 | 1289篇 |
1995年 | 794篇 |
1994年 | 612篇 |
1993年 | 724篇 |
1992年 | 1066篇 |
1991年 | 1182篇 |
1990年 | 799篇 |
1989年 | 573篇 |
1988年 | 55篇 |
1987年 | 39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5篇 |
1958年 | 5篇 |
190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31.
932.
933.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电动汽车研发能力由弱变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布局。单个企业在进行电动汽车研发和生产时,不仅会存在诸如技术研发、扩散、管理等方面的风险,也难以单独实现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开发、市场营销以及整个产业创新的突破。加强集成创新无疑是我国电动汽车实现产业腾飞的关键。 相似文献
934.
工业行业的资源投入与创新效率——基于中国大中型工业部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中型工业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工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增长方式和特点,必须大力提升其创新能力,从效率的层面看就是力图最大限度地降低投入而提高产出.通过创新系统理论和技术效率理论,本文应用DEA方法测度了大中型工业企业的33个行业1999~2006年间的行业R&D效率.研究发现,大中型工业企业近年来R&D效率提升并不明显;高投入强度的行业并不具备显著的效率优势.从长远来看,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加大投入,创新效率的提升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935.
936.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陕西工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取得了显著辉煌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工业规模迅速壮大,实力显著增强,生产能力快速提高,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技术比较先进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社会就业的主渠道、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充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37.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蓝图.作为刚刚起步发展起来的新兴省份,安徽省要有新理念、新思维.走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是安徽省现阶段发展的最优选择.所谓生态文明之路,就是对生产、生活、社会活动进行有效地制约和规范,即为生态立法,在法律条文上有明确的规定;在行政执行上要切实可行;在生产、生活的主体中自觉遵守规范;发展循环经济,使生态平衡与经济发展共同前进的道路. 相似文献
938.
939.
一直以来.上海市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在全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反之.工业历来也是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这样说,上海有着较强的工业基础,工业对上海有着重要意义。受历史因素影响.最初上海工业布局多集中于租界和沿江河分布,但是,在5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响应政府政策,上海的工业布局不断进行调整,工业布局空间向全市范围内延伸。 相似文献
940.
高淑霞 《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09,(10):36-39
建国后的60年里,中国纯碱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六个第一确立了自己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产量在世界的比重将近40%。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纯碱产量突破100万吨大关,改革开放更是让纯碱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80年代“两级跳”产量分别突破200万吨和300万吨。2003年,纯减产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成为世界产能最大、产量最大的纯碱生产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