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41.
一、“洋帽子”问题的由来
一些民营企业在设立之初,为享受三资企业的优惠政策,采取在境外注册一家公司,由境外亲友代持股份,再由境外公司回境内投资的做法,俗称“洋帽子”。“洋帽子”企业的主要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境内居民,但法律上均由境外注册的公司控股。“洋帽子”企业较普遍地存在于广东、福建、浙江等民营经济发达、海外华侨众多的地区。 相似文献
42.
林鸣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4,(5):88-88
从前,计划经济市场上有一顶吓人的“大帽子”——只要有人当中亮出“崇洋媚外”这顶帽子,对方立刻吓得不敢吱声.现在不同了,改革开放多年,市场给了消费者自由选择的权利.比如说,洋奶粉一直是个热词.是何原因让人宁可忍受高价洋奶粉的盘剥、也不愿意选择国产奶粉?乍一看,年轻妈妈们太不理智了,而且有“崇洋媚外”的嫌疑.然而我们知道,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至今阴影难除,外加时不时出现的“皮革奶”等现象,更加剧公众对国产奶业的信任危机.现在,人们宁愿相信下面的事实:洋奶粉虽然出问题,但只是某个批次的产品.而且人家问题产品范围小,且召回及时,处罚严厉.正如妈妈们表述得那样:“洋品牌奶粉价格涨个没完没了,但我们也没辙.为了孩子的安全,也只能选择它们吧.”一声叹息中,多少无奈情. 相似文献
43.
44.
45.
莫言获奖对中华儿女来说,确实是个天大的喜讯,然而这喜讯的背后却又不得不让我们唏嘘不已。今天的,甚或是明天的莫言在公众心中,也许永远只是一个活在若贝尔文学奖“帽子”底下的人。我们清楚的看到莫言一奖引发的“折腾”——“莫言作品入选中学教材”、“老家高密为其扩建纪念馆”、“各家媒体的追捧、采访”等,这样的折腾无疑只是在体制限制下,对一个奖项帽子底下人的过度消费。由此,莫言获奖被很多人解读为文学繁荣、国家文化复兴的标志。殊不知,这所谓的文化繁荣,只换来了人们看待获奖者的不理性。无论是各大实体书店,还是各大售书的著名网站,很多人都在以前所未有的疯狂程度抢购着莫言的作品。有的实体书店甚至在莫言作品上架不到十分钟就被抢购一空——首先得说的是,莫言的作品并不是获奖之后才发布的,人们对其狂热的疯抢,恰恰证明了一个民族不常态化的阅读习惯。从反面看出,很大一部分人都不知道获奖前的莫言,或许很多人之前也看到过他的作品,却只是用官话了的文学思想考量着他。看似华人作品获奖,唤起人们花钱买书,花时间泡书店、泡图书馆,唤回人们对文学的些许追崇;而这恰恰是人们对莫言获奖的新奇,对其作品的围观。可以说,“莫言获奖”的社会效应和商业效应得到显现,然,真正的文化效应却将遭遇流产的危机…… 相似文献
46.
47.
充满了贵族气息的羊绒披巾、赢得受众芳心的丝绸巾、享受沙滩逐浪日光浴的沙滩巾;高贵典雅的晚宴小礼帽、阳光向上的棒球帽、灵动韵律的孩童帽……模特们的精彩表演无不表现着围巾帽子已成为 相似文献
49.
50.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心理小说是典型的现代主义心理小说,《花园茶会》作为曼斯菲尔德成熟期的代表作,以文中多次出现且极具象征意义的一顶帽子为线索,探索萝拉的心理变化,揭示资产阶级观念压迫下萝拉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