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6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2篇
经济学   15篇
综合类   7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8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魏浩浩 《走向世界》2011,(20):50-51
康有为曾说崂山"山上绿芙蓉,谁掷东海滨?"崂山形状确实像芙蓉花一样,一层一层的,因此崂山的水不易流走,形成的水系也是一层一层的。青岛人常说:"崂山水养人,谁喝谁美,甘甜爽口",正是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保证了品牌的品质。因此,崂山矿泉水铸造百年品牌,传奇品质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52.
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人的社会政治主张,是近代中国黑暗夜空中闪现的三道理想智慧之光。虽然这些社会政治理想未能超出空想社会主义的境界,但毕竟为中国人民追寻大同境域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53.
大同思想是康有为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884年通过《大同书》进行推演。康有为通过大同思想表达了对现实社会中不公正、不合理的现状的批判,并超脱现实对独立、平等、自由的未来社会进行构建。康有为的大同思想集结了古今中外思想的精髓,自成体系,使康有为在近现代史上保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构建离不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康有为大同思想中所蕴含的独立平等、自由博爱、去苦求乐等理念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4.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19世纪60年代起,一部分官员以“自强”为号召,进行了长达30余年的洋务运动。然而,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相继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彻底破产。特别是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人造成极大刺激,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维新变法成为朝野共识。  相似文献   
55.
李晶 《魅力中国》2014,(8):262-262
康有为、谭嗣同、粱启超、严复他们是中国近代哲学有名的四君子。对他们四人的思想进行比较分析,对于正确把握他们的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反观他们哲学思想本身也有深远影响,本文拟就对中国哲学史上此四君子的哲学思想进行简要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56.
伊卫风 《当代金融研究》2018,2018(1):95-109
本文以清末立宪中的政体类型为对象,分析了两次立宪中政体所呈现的根本差别,而这种差别被康有为总结为从“君主立宪”到“虚君共和”转变。他在立宪问题上虽然借鉴了西方宪政理论,却没有生搬硬套西方理论,而是结合中国的政治传统及其社会现实进行了理论创造,即在“君主立宪”的基础上提出了“虚君共和”的概念,从而顺利地解决了共和制在中国面临的理论挑战和实践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康有为的“虚君共和”思想值得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57.
中国思想界的大变动,从十九世纪末康有为发其端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基本完成,这三十多年是一个狂飙突起、怒涛澎湃的瑰异时代。以康有为、章太炎和以胡适、陈独秀为代表的两代学人,用他们的宏伟气魄与有力笔触在中国的学术思想发展史上共同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陈平原先生的《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以下简称《中》)广征博引,资料丰富,视角独到,文采斐然。以章太炎、胡适为论述中心,借以勾勒一时代学术之走向,以问题为中心的专题研究,从个案分析入手,着眼于学术转型,以大量的论据严密的论证了晚清以及五四两代学人的共同努力促成了中国学术的转型。《中》开篇论述中国近代学术在西潮东渐与旧学新知的岔路上无所适从,锁定戊戌、五四两代学人讨论社会思潮与学术风气,而选择章胡作为代表是因为两人都是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学者,并且二人学术思想上的交谊更突出两代学人的思路及追求的连续性。接下来作者各以两章的篇幅写了章胡在求是与致用、学术与政治等方面的艰难选择。不仅是对二人学术轨迹的总结,也是在描摹大时代背景下学人的尴尬处境。然后介绍了二人在一些学术问题上的观点与歧见,加以对比。最后平视诸子,着眼于影响全社会的思想潮流,在思想史背景下探讨...  相似文献   
58.
《新智慧》2007,(12):81
章太炎与康有为政见不合,章太炎曾作嵌字联骂康有为: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上句是《中庸》“国之将亡,必有妖孽”隐去“妖孽”二字;下句是《论语》“老而不死是为贼”隐去“喊”字。  相似文献   
59.
千年邮驿     
《长三角》2011,(11):76-79
汉代中央部一级的九卿官职中,和邮传关系最直接的是卫尉。卫尉属下有“公车司马令”一员,负责接待由邮驿征召来上书的民间贤士。近代吏上著名的事件康有为等人“公车上书”,即得名于此。  相似文献   
60.
章太炎的逸闻趣事虽然流传颇广,但有一件事却是不为国人所广知的。西元1911年,辛亥革命取得胜利,由孙中山先生主持成立临时政府,并定中华民国为新国号,其理论依据即出自太炎先生的《中华民国解》。为何要由太炎先生来为国号作解呢?盖因章炳麟是当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