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7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5篇
财政金融   1675篇
工业经济   596篇
计划管理   3332篇
经济学   1734篇
综合类   896篇
运输经济   161篇
旅游经济   27篇
贸易经济   2621篇
农业经济   859篇
经济概况   2304篇
信息产业经济   36篇
邮电经济   6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307篇
  2014年   914篇
  2013年   722篇
  2012年   800篇
  2011年   969篇
  2010年   961篇
  2009年   1012篇
  2008年   1078篇
  2007年   977篇
  2006年   929篇
  2005年   1261篇
  2004年   595篇
  2003年   757篇
  2002年   539篇
  2001年   468篇
  2000年   368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246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合唱的魅力     
艺术的作用有两类,一类娱人耳目,一类震撼心魄。合唱就属于后者。  相似文献   
142.
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或者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形成流失。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资产快速递增,也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源泉保障。但国有资产流失也呈快速递增态势,据有关部门统计,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损失每年大约高达800多亿元。国有资产以如此惊人的速度流失,已经成了困扰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文章主要讨论当前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为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3.
144.
145.
斯琴 《草原税务》1994,(3):35-35
新年伊始.戈壁小城——巴彦浩特全面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新税制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146.
意会是认识中十分重要的现象,探讨了意会的含义,意会形成的机理,以及意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7.
面向21世纪构建武汉市社区教育模式要正确理解和把握社区教育模式涵义,要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社区教育模式,要在现有武汉市社区教育模式基础上实行社区教育组织形式、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8.
《中国科技产业》2005,(6):80-80
该项目产品以镍为原料,添加发泡元素和其他微量元素,应用PC技术控制发泡元素浓度,并采用微量元素强化力学性能,是保持电真空器件气密性的新材料,可以作为为信息、电子、军工用的显示器/监视器的各种显像管的材料。目前,国内市场总需求量为160-180吨,国际市场年需求量约为800吨,项目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49.
当今世界。会展经济已成为一个令世人瞩目的新型经济形式。在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会展经济的作用愈来愈为国人所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会展经济在中国也迅速发展起来。并以年均近20%的速度递增。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150.
柯天 《上海改革》1993,(1):21-22
把长期按计划经济模式运行的国营或集体企业改造成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是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国内外的实践看,最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组织形式莫过于有艰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在我国,前者的代表是中外合资企业,它对国营企业改制后产生的转换机制的作用已有目共睹;后者的规范化试点起步较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