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对急性及梗死出血性和非出血性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4例,按照住院期间出血与否的标准分为出血组22例和非出血组112例,对其在病发1、6、12个月后给予阿司匹林片以及氯吡格雷的服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出血组患者年龄较非出血组大、高血压的患病率高,并且在出院后对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使用率明显低于非出血组。结论年龄较大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更容易出现出血情况,出血患者对于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率普遍降低,这可能与出血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分析针对临床ST段抬高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瑞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ST段抬高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20例,给予其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替普酶进行临床溶栓治疗,首次使用剂量为10MU,对患者进行>3min静脉注射,间隔30min后进行二次等量注射,与此同时基于患者肝素钙0.5ml进行皮下肌肉注射,对临床患者的溶栓效果及相应的出血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本次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2例患者接受溶栓治疗2h后血管未能判定为再通,18例判定为再通。6例子出现出血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出血、牙龈出血及皮下淤斑,出血发生率达到32%。结论针对临床ST段抬高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采用瑞替普酶安全、有效,不仅针对患者给药方便,且可对患者临床血管开通时间及血管再通率进行明显改善,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34.
文章为了研究出早期心肌缺血死后7个免疫组织化学诊断指标在法医学中的应用,通过采取对照性研究不同病因死亡与明确心肌梗死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和分析各死亡患者心脏标本中H-FABP、HHF35(actin)、CLU、Fn、C5b-9、HIF-1α和ADAMTS-1的表达差异。得出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H-FABP、HHF35均呈现一致的阳性表达;明确心肌梗死组在心肌细胞H-FABP、HHF35缺染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机械性休克史、电击死等其他案例死亡组(P0.05);明确心肌梗死组在CLU、Fn、C5b-9、HIF-1α和ADAMTS-1 5项心脏组织检测指标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论表明7项心脏组织检测指标中,H-FABP和HHF35(actin)对心肌梗死的诊断特异性最差,不宜作为单独诊断心肌梗死的诊断指标;CLU、Fn、C5b-9、HIF-1α和ADAMTS-15个指标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较高,但在休克死、煤气中毒死、电击死等案例死亡者中也有一定的表达;因此在法医学实践中,可将多心脏组织的诊断指标联合检测,这对提升心肌梗死(EMI)死后诊断率的准确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38例,其中118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120例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疼痛护理以及康复护理等系统化护理,经12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治愈率等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6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科学系统化的急救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改善预后,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6.
为了探讨石斛酚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文章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AMI模型,存活者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石斛酚治疗组,另外设立假手术组,并测定各组心肌梗死范围(MIS)、磷酸肌酸激酶(CPK)活性及炎症因子表达,同时测定各组缺血区心肌组织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石斛酚能显著降低AMI大鼠MIS、血清CPK活性及炎症因子的表达,且抑制NF-κB的激活。石斛酚对AMI大鼠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37.
38.
39.
目的总结中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针对中年男性的特殊群体,除了做好常规的护理外,还应促进医患信任交流,根据其心理状态提供相应的心理疏导,同时取得家属配合,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提高救治成功率。结果在50例中年男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经过积极心理疏导及抢救治疗成功治愈48例,死亡2例。结论中年男性身负生理、心理、社会的多重负担,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注重对患者及其家庭的关心、帮助,进行心理护理及治疗环境的改善,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提高临床医生对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认识.方法 分析52 例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误诊、漏诊原因.结果 52 例心梗患者均无典型胸痛,首发症状心悸、头晕、胸闷、腹痛、恶心、出汗、臂痛等为主,梗死部位以前壁、下壁,心内膜下心梗为主.所有病例最后均有心肌酶、肌钙蛋白及心电图特征性改变证实.结论 不典型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多样化,临床医生要提高警惕,对可疑病例及时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