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4篇
综合类   8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6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21篇
信息产业经济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新文坛全传>是一部学术历史小说.作者以其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娴熟的语言驾驭能力,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的自然风光和社会人文图景,鲜活地表达了那代文人的真性情、真话语.本文立足于<全传>自身,从"人物语言""描写性语言""叙述性语言"三方面,对其语言特色进行了探析,极大地肯定了其语言雅美隽秀且雅俗适变的魅力.  相似文献   
42.
昌切 《上海国资》2006,(7):77-77
两种文学、两个文坛,一大一小,不可同日而语,却阴差阳错地搅在一起,怎么可能不出乱子白烨的文坛,是既定文学秩序中的文坛,是《收获》、《人民文学》、《当代作家评论》等期刊,人民文学、作家、长江文艺等出版社,王蒙、王安忆、韩少功等作家,雷达、李敬泽、陈晓明等评论家,中国作协及各省市作协  相似文献   
43.
邱成立 《东宇经纬》2000,(11):28-28
20多年前,刘心武以其短篇小说《班主任》一举轰动坛,成为伤痕学的代表人物,是粉碎“四人帮”以后成就比较显的坛新星。刘心武的名字,已经载入了中国现代学史,翻开大学中专业教材《中国现代学》,可以看到其中有一节是专门介绍刘心武和他的《班主任》的。现在,刘心武在近十家报刊开设了专栏,《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44.
这是毫无疑问的,柴达木是一片文学的沃土.仿佛只是昨天的事,围绕《瀚海潮》这棵风雪孕育的文学壮苗,破土喷涌出了一批作家,让人羡慕地活跃在西部文坛上.至今让我回忆起来胸膛还是热的.后来--仿佛也是昨天的事,这块文学的热土一夜之间突然冷却,甚至板结.那批作家不翼而飞,德令哈和格尔木竟然没有留住一个.究其原因也许可以说出几条几款,但我实在不愿意去想它.我只是盼着,热切地盼着,有朝一日可以看到这板结的土地上仍有苗儿长出,文学的嫩芽.这些年我几乎年年重返青藏线,这种心情从没有冷却过.  相似文献   
45.
易中天,提起这个名字,人们就会联想到他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中的“讲三国”,他在新华书店畅销不衰的《品三国》。他因此而成为中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新星,成为颇受观众喜爱的“新时代的说书人”。鲜为人知的是,他既品文学名著三国,也品普通至极的萝卜,而且同样精彩。  相似文献   
46.
果戈里焚稿     
<死魂灵>是果戈里在创作上达到顶峰的标志.而果戈里在创作<死魂灵>第二部时却两次焚稿,这震憾了世界文坛.焚稿固然是他思想矛盾和精神痛楚交加造成的,但人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个严肃的作家是如何看待自己作品的价值,如何看待自己的社会责任的.  相似文献   
47.
郭沫若,中国文坛巨匠,周恩来称赞他“不只是革命的诗人,也是革命的战士”。在时局动荡的抗战岁月,他一直高举抗日爱国民主的文化大旗,充满忧患与激情地在重庆战斗了七年。  相似文献   
48.
与天地君亲齐名的教师,历来被人置于无上的地位崇拜。而随着文明的进步,个人意识也更加觉醒。教师们也逐渐要求走出传统的光环,要求全社会直面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并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样宁静,一系列压力使教师的身心健康甚至较一般人更容易出偏。目前,不论是农村教师还是城市教师普遍存在的情况是:  相似文献   
49.
潘之恒一生爱好游历,交游甚广,受当时结社之风影响,先后参与了白榆社、颍上社、南屏社、武昌结社等,从其结社可以窥见明万历期间文坛风气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50.
原型批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批评流派,它结束了"新批评"在西方文学批评界的霸主地位.其产生和发展曾至少受益于以下三个不同的学科,它们是以弗雷泽为代表的文化人类学、以荣格为代表的分析心理学和以卡西尔为代表的象征哲学.在三个理论渊源基础之上衍生了神话原型批评方法的四种倾向和视角.神话原型批评在我国文坛本土化、实践化过程中,这四种批评倾向也出现了与我国文化背景和学术环境相调和、被涵化的过程,显示出我国学术界在具体运用原型批评理论时对这四种批评倾向的取舍、改造和革新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