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682篇
工业经济   234篇
计划管理   1120篇
经济学   371篇
综合类   702篇
运输经济   71篇
旅游经济   21篇
贸易经济   517篇
农业经济   329篇
经济概况   1092篇
信息产业经济   53篇
邮电经济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477篇
  2013年   367篇
  2012年   488篇
  2011年   820篇
  2010年   679篇
  2009年   389篇
  2008年   317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翻译目的论指受众决定了翻译目的。通过翻译目的论,我们就可以跳出传统翻译理论对翻译方法孰是孰非的二元对立式的纷争,对翻译行为做出更加合理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52.
苦乐张慈荣     
王磊 《经济改革》2011,(11):46-47
一边是山,另一边也是山。群山环抱的山坳里,散落着十几户人家。这里就是安康市汉滨区恒口镇白鱼河村一组村民所住的地方。张慈荣是这个小组的组长。在山里生活了大半辈子,他却说,他对大山的感情,是恨大于爱。山下的房子在一天天建起来,再过不久,张慈荣和乡亲们就可以搬进新家了。  相似文献   
153.
诚实的追问     
任不寐 《开放时代》2000,(3):126-127
这一精神工具,这种理性的能力,恰恰是中国文化所缺乏的,这里盛产的是文学抒情和道德语录,而缺乏哲学意识,而哲学在一定意义上就意味着“体系理性”。  相似文献   
154.
"能至"、"能言"、"能文",乃旅游的三大境界。"能至"方可"言"、"文"。在旅游体系中,"能至"处于基础地位,"能文"则是最高境界。笔耕,无异于我国明代地理学家与探险家徐霞客生命过程中不可剥离的一种存在形式。值此纪念徐霞客诞辰420周年之际,本文拟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根据自身对世界文学长廊中生态文学作品的比较和认识,挖掘与解读《徐霞客游记》体现的创作姿态,以及它在生态保护,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生态良心等方面的价值。徐霞客这一作品的丰富性,同时足以促使我们反思我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发展状况,为整个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从而使作品本身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5.
父爱无声     
父亲离开我们已十八年了,但父亲慈祥的模样却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  相似文献   
156.
耕耘     
耕作 比赤足徒步的行走 比临风伫立的凝望 更能亲近大地 哪怕只耕一季 用铁的锄 比用精致的笔 比用芳香的墨和颜料 更能描绘大地 哪怕只锄一畦  相似文献   
157.
春天花儿开     
春天,风拂过竹林茅舍,花儿就耐不住寂寞了。我童年最寻常见到的大朵大朵的自如雪的金樱子,在光阴的彼岸,在幽幽曲径,在朗朗日影里,在清浅溪流边,在万亩田畴上,肆意绽放成一片繁花,上演着盛大花事。扑鼻的香味儿,散发着狂放妖冶的气息,引得蜂飞蝶舞。  相似文献   
158.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一个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中等收入陷阱迷思”的主题演讲。工资提高不一定竞争力下降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来源于世界银行提出的一个报告,报告提出当很多国家人均收入达到了中等或者进入中等水平以后就出现了经济停滞,把这一现象称为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159.
童年的石磨     
杨丽 《乡镇论坛》2014,(9):38-38
前几天回老家,偶然看到了家里搁置不用的石磨子,孤零零地闲置在院外老柿子树下,长久的风吹日晒,已俨然像一个沧桑的老人,静静地见证着历史的变迁。看到这个石磨子,勾起了一些儿时的记忆。小时候,那台石磨就安放在我家厨房里,母亲三天两头总是在石磨上忙着。  相似文献   
160.
苏捷 《乡镇论坛》2014,(16):1-1
本刊的一位作者来访.讲述了他在基层了解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