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576篇
工业经济   372篇
计划管理   1260篇
经济学   509篇
综合类   216篇
运输经济   114篇
旅游经济   16篇
贸易经济   1119篇
农业经济   336篇
经济概况   1058篇
信息产业经济   11篇
邮电经济   3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367篇
  2014年   804篇
  2013年   302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415篇
  2010年   385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402篇
  2007年   320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440篇
  2004年   386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春天的两会如约而至。来自金融系统的代表委员们共赴盛会,他们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为高质量金融发展鼓与呼,书写人民满意的履职答卷……每一份议案提案建议里都凝聚着代表委员们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新风采、新作为。每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殷兴山都会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出提案建议,贡献智慧与力量。  相似文献   
72.
宋洪菊 《经济师》2003,(8):256-256
准则中对“债务重组日”定义的描述存在逻辑矛盾 ,正确的“债务重组日”必须结合不同的债务重组方式而定 ,不能一概而论。准确把握“债务重组日”的内涵 ,对正确理解应用债务重组准则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3.
公元一九七六年十月六日。这是一个永远值得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感兴趣的特殊日子,它在中国历史的纪念碑上留下一道深深的印痕,理直气壮地占据了显著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4.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的、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企业一旦拥有核心竞争能力,就会使企业形成长期优势,推动企业的长久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地位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因此,如何培育我国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成为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75.
近两年来,国际经济贸易界人士及世界各有关方面,越来越广泛地注视和议论美国与日本之间的贸易摩擦。一般都认为,美日贸易摩擦将继续发展。美日贸易难题多长期以来,美国同日本就美国向日本输出农产品问题进行了多次会谈,美国要求日本开放牛肉、柑桔等农牧产品市场。对此,日本作了一些让步,把从美国进口的牛肉增加3倍,柑桔增加7倍。  相似文献   
76.
陈志伟 《经贸实践》2005,(12):34-35
中国和日本两国在地理上是一衣带水、唇齿相依,在经济上联系也非常之紧密。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日本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贸易伙伴之一,日本国际协力银行一系列调查报告所示,日本企业一直把中国看作是最具中长期潜力的投资对象国。日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及经营活动,在中日经济关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截至今年,中国吸引日资的累计合同金额达400多亿美元,  相似文献   
77.
谈或有事项     
或有事项是不确定会计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诉讼、承诺、重组等不确定经济业务的影响,国际会计界开始重视对或有事项等不确定性会计问题的研究.在国际会计准则第10号<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事项>中,对或有事项这样解释:"或有事项,是指这样一种状况或情况,其最终结果是收益或亏损,并且只有在一项或若干项不确定的未来事项发生或不发生时才能予以证实."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这样解释:"或有事项,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态,其结果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这两种解释并无实质差别,都表明了或有事项的共同特征,即或有事项是过去交易或事项的结果,而不是未来可能发生的事项,对或有事项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8.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明确规定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而《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人当期损益。也就是说,新准则允许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但不允许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对于这两种不同的处理,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79.
近来,媒体常用“政冷经热”来形容中日双边关系。在2003年前十一年日本一直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04年后却位居欧美之后。本文从中日双边贸易的数据出发,指出中日贸易具有互补性特征,并从两国战略资源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中日贸易可以使双方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充分发挥两国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80.
方光正 《新智慧》2005,(6):28-28
《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规定.在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依据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时.应借记“长期股权投资——xx公司(损益调整)”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依据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亏损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时.应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XX公司(损益调整)”科目。上述会计处理方法从记账原理上看似乎很有道理.却与实际不符,因为被投资单位报告年度的净损益在下一年的1~2月份才能核算出来。到2月底或3月初才向投资企业报送.而投资企业不可能等到被投资单位核算出净损益后才根据其净损益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然后再进行年终调账、结账和编制年度会计报表工作,所以从核算时间上来看,理行会计制度对损益调整的上述会计处理方法不符合客观实际。为了能及时地进行年终调账、结账和编制年度会计报表.笔认为,投资企业应将依据被控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来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业务作为日后调整事项处理。其理由有两点:一是该事项在资产负债表日或日前已经存在.资产负馈表日后才得以证实;二是该事项可能对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其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可设什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