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54篇
工业经济   14篇
计划管理   58篇
经济学   78篇
综合类   47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9篇
贸易经济   82篇
农业经济   62篇
经济概况   19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略论明代官民匠及农民的身份和负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代官府工匠、民间工匠和农民的身份及负担在前后期是不同的。在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广大工匠的斗争下 ,官府工匠所受剥削由明前期的徭役征派逐渐向货币转化 ,且日趋减轻 ;而民间工匠和农民的负担却与官匠相反 ,工商业税收和赋役征派日益加重。这种剥削重点的转移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又是明政府腐败加深和社会矛盾激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72.
刘芹英 《新理财》2005,(2):8-10,46
比之以前,明代珠算算法不仅高度发展、完善、规范化,而且在算法技巧上有许多创新.主要表现在:算法的一般化推广、算法技巧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珠算不仅广泛应用于商业计算,还被用于科学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73.
明代双季稻的种植类型及分布范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社教 《中国农史》1995,14(3):31-37
明代的双季稻种植类型有三种,即再生稻、套作双季稻和连作双季稻。再生稻分布范围较广,长江以南大多数地方都有分布;套作和连作稻则主要分布于闽、粤两省境内,其北界不超过南岭和武夷山一线,除福建沿海平原双季稻种植规模较大外,其他地方虽有分布,但均种植甚少。明代双季稻种植不广的原因较为复杂,既有气温偏低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有双季稻品质不高,产量较低,生产技术水平尚较落后,以及农村家庭副业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劳动力不足等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社会的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就当时的年均温而论,其偏低的幅度还没有达到足以影响双季稻生长的极限。  相似文献   
74.
风雅宣炉     
现如今,正值宣德炉收藏和投资火热之时,各大拍卖场上,宣德炉的拍卖价格也屡创新高。一般的普品价格约万元左右,而正宗宣德款炉的拍卖价则至少在10万元以上。2002年中贸圣佳拍卖一件明代双凤耳宣德炉,高15厘米,成交价7.15万元;2002年伦敦苏富比拍卖一件17世纪鎏金胡文明铭宣德炉,直径22.8厘米,成交价3760英镑。名人收藏的  相似文献   
75.
翁礼华 《新理财》2011,(10):82-86
被明朝人誉为起衰振隳的救时宰相张居正是与秦代商鞅、宋代王安石并立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初期、中期最具盛名的三大改革家之一。张居正(公元1525年—1582年)乃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年轻时加入朱元璋的起义军,随大将军徐达转战苏、浙、闽、粤等地。  相似文献   
76.
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明代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了重要作用,以致于我们将晚明称为中国的白银时代也不为过。然而,明初白银并不是国家的合法货币,它经历了从非法到合法,并普及于全社会的货币化过程。本文依据明代徽州地区土地买卖交易契约427件,说明货币化过程源自民间社会,经过一个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发展历程。这是中国社会内部自发产生的变革趋向,并非国家法令推行的结果。为史界熟知的《明史·食货志》以正统初作为朝野广泛用银的说法不能成立,实际得到官方事实上的认可,是在成、弘以后。明代白银货币化过程是中国社会经济货币化的过程,是市场萌发的过程,启动了晚明社会变迁,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7.
中日作为邻邦国家,一直有经贸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而明代可以说是中日关系交往比较频繁的一个历史时期,纺织品作为这个时期中日交流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无论是明代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到日本,还是日本的纺织品工艺传播到中国,可以说都是一个十分活跃的时期。本文重点对明代中日纺织品交流的内容进行概述,同时分析中日纺织品交流的特点,并且在此基础上就中日纺织品交流对两国文化、社会生活等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8.
明代皖南平原的圩田与农业生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诸英  顾芳 《中国农史》2006,25(1):56-65
洪武时期,旧有圩田得到迅速恢复;建文至正德期间,圩田有较明显的发展,扩大了耕地面积,富豪围垦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圩田发展与蓄水防洪的矛盾已经凸显;嘉靖以后,水灾呈现加剧的趋势,除固有的自然因素的原因外,过度围垦、民人渔利、修防低效等社会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圩田的治理有新的进展。圩田在皖南平原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9.
明代粮长制度在徽州的实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微州家谱、地方志、微州文书和新发现的明万历年间微州府文件汇编——《新安蠹状》中的资料,以明代微州府为中心,对粮长制度的实施及其演变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80.
近百年来,海内外诸多学者的汉学研究中,有关江南地区的探讨十分广泛而深入,成果之多与水平之高完全超出了学术界对于其他地区的研究。自唐宋以后,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长期处于上升的趋势。直到今天,江南仍是中国经济最为繁荣而重要的地区,行政区划上也兼容了当今最为重要的地理单元,它包括整个上海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等地。这个面积不大的区域里,无论是市场、商品经济或社会生活诸方面,在历史上都达到了相当繁荣的程度。学术界曾就此展开过细致的研究和热烈的讨论,尤其是关于近世中国十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