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8篇
工业经济   14篇
计划管理   79篇
经济学   35篇
综合类   111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60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8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复合词作为现代英语一种非常重要的词汇形式,在其结构和意义上同自由短语和成语总是有某种自然的联系。本文从实用角度出发简单论述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2.
汉语区别于英语的根本之处在于其模糊性,因其意合神会,华美流散及意境性的语言赋予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模糊美感。由于汉英语在表现形式、语言应用及审美价值方面都存有显著差异,因而造成汉语中诸多美感要素在英译中磨蚀,本文对此进行讨论,希望藉此引发对模糊语言翻译的思考。  相似文献   
43.
“约法三章”是个成语,其中的“约”是指协商,协定。原指约定三条法规,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相互遵守。本文选录几位老一辈革命家汀立的几则“约法三章”,以作为时下领导干部的镜鉴。  相似文献   
44.
《品牌》2015,(3)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成语则是语言中的精华,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历史发展和文化沉淀的产物,其生动形象的比喻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与情感,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成语作为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工具,具有强大的生机与活力。每个民族的语言中都包含大量的成语,彰显本民族的文化底蕴与民族特色,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商》2015,(7)
俄中两国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语言之丰富,成语之多,可谓浩如烟海。作者着眼于俄汉成语的对比翻译,不仅有助于了解俄汉语言之间的对比翻译,也可以加深对两国文化的了解。俄汉成语的对比翻译,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语义相同,并且表达的形式和比喻的形象也相同。第二,语义或者表达形式相类似的。第三,语义和表达形式完全不同。本文基于这三种类型,进一步阐述和分析其对比翻译。  相似文献   
46.
李建欣 《中国报业》2012,(8):200-201
谚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精髓,它不仅反映民族的历史,经济和生活,还透视民族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承载着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汉英文化各有特点,这在谚语中有鲜明的表现,贴切的汉英谚语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是否能够正确而地道地将原文的文化内涵传递给读者,这就要求译者必须充分了解相关汉英谚语的文化背景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47.
商务信函具有形式多样、内容复杂、语言正式程度不一的特点。文章根据翻译的对等原则,阐述了商务信函的汉英翻译应当坚持文体对等、语义对等和交际效果对等,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48.
沈行望  沈行华 《中国市场》2009,(14):104-106
意境的翻译不仅涉及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涉及两种文化的沟通。对意境的翻译,在做到"信"和"达"的前提下,又要突出"雅",这就要求译者能从两种不同的文化内容着眼,根据不同的审美心理及思维方式等来着手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49.
《品牌》2014,(1)
众所周知,由于所属语系的不同,汉英两种语言间存在巨大差异,鲜明体现在词法、句法等众多层面上,笔译时为避免出现"口语式"译文,必须厘清汉英差异,将原语结构顺势纳入目标语言框架中。本文以汉英语言差异为切入点,通过汉译英实例分析,将汉语概念整合,纳入英文框架,使译文更加地道化。  相似文献   
50.
宣传作为一个国家对外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窗口,对提升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意义重大,而外宣翻译则在对外宣传中起着关键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外宣翻译理论上不成体系,外宣翻译质量仍待进一步提高,无法取得理想的对外宣传效果,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基于理论与现实的双重需要,笔者认为外宣翻译仍需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