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9篇
经济学   10篇
综合类   5篇
贸易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1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长期以来,在刑事司法实践过程中,由于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缺位,被害人因犯罪而遭受到的人身、财产损失,要想得到补偿,途径一般只能是: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由犯罪人来进行赔偿。而这样一来赔偿途径的缺陷无疑十分明显:其一,如果刑事案件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侦破,无法确定犯罪人,那么受害人则难以落实具体的索赔对象;  相似文献   
32.
王东 《金卡工程》2010,14(5):155-155
刑罚是国家对犯罪人所适用的最严厉的惩治措施。刑罚及时适用,能够减少犯罪人的再犯和潜在的犯罪人的初犯。刑罚如果不能及时适用,将增加犯罪人的再犯、犯新罪和潜在的犯罪人的犯罪。  相似文献   
33.
史瑛瑛 《魅力中国》2014,(5):316-316
刑事和解称为被害人与加害人的和解,是指在犯罪行为发生后,犯罪人以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恢复原状等方式补偿被害人,并得到被害人的谅解,被害人要求或者同意司法机关对犯罪人依法从宽处理而达成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刑事和毹的目的是弥补被害人所受到的损害、恢复被犯罪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并使犯罪人改过自新、回归社会。新刑诉法对刑事和解制度作了具体规定,确立的刑事和解制度具有缓和性、自主性、互利性等特点,在适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4.
浅析大学生犯罪心理及其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打开电脑,不论用哪个搜索浏览器,输入"大学生",得到的搜索结果居然是以负面报道居多,更为恶劣的是不时会有大学生犯罪的新闻见诸报端。"大学生"正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在大学生当中,有一小部分做出了违背道德、违法乱纪的行为,甚至是犯  相似文献   
35.
刘金燕 《魅力中国》2014,(23):309-309
在家庭暴力中绝大多数受害人是女性,在女性因家庭暴力导致犯罪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从被害人逆转成犯罪人的,她们所侵害的对是特定的--家庭暴力中的施暴者。最后导致其以暴制暴逆转的原因有自身的内因和社会外因,要从根本上遏制家庭暴力,切实保障女性权益,只有通过提高女性自我保护能力、完善立法、健全社会救助机制,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36.
闵芳 《商》2014,(21):211-212
未成年人犯罪是长期以来困扰社会的顽疾。传统的刑事司法制度在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上显得力不从心。在崇尚轻型化的现代刑法制度下,诞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恢复性司法制度逐渐走进我们的视野,其对待犯罪人的特别处理程序契合了未成年人犯罪治理上"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理念。  相似文献   
37.
张宏伟  张晓华 《新远见》2009,(8):97-105
作为刑罚个别化的核心内容,刑罚裁量个别化的实质是,将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这一犯罪的主观因素纳入量刑,从而在司法层面弥补现行刑法只注重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忽略犯罪人人身危险性的不足,使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和人性化审判思路得以实现。本文通过对刑罚个别化制度的研究,结合审判实践,提出了刑罚裁量个别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8.
王蕾 《时代经贸》2008,6(5):229-230
1刑事和解的起源 近年来,刑事司法体系中生成了一种新型的司法模式——恢复性司法。虽然目前对恢复性司法(restorative justice)的界定还众说纷纭,但从本质上看,其核心在于,通过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对话、协商来解决刑事案件。它实行的办法是“在一项具体犯罪中有利害关系的所有各方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39.
《乡镇论坛》2011,(33):8-8
近年来,农村留守青少年的犯罪案件数及犯罪人数呈双上升趋势。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庭长王颖说:“监护缺失是这些孩子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0.
田琪雅 《企业导报》2014,(9):159-160
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是被害人的首要特征,包括被害倾向性、易感性、受容性和诱发性四个方面。在犯罪预备阶段、犯罪实行阶段、犯罪完成后三个阶段中被害性各有不同的表现,犯罪预备阶段主要表现为倾向性、易感性和诱发性,犯罪实行阶段主要表现为受容性,犯罪完成后又开始了新的犯罪预备阶段。以被害人和犯罪人阶段性的相互作用为视角研究被害性,对于预防犯罪行为,避免被害人向犯罪人的恶性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