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35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35篇
经济学   23篇
综合类   38篇
运输经济   6篇
贸易经济   45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2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强奸罪研究     
强奸犯罪是一种常见的刑事犯罪,亦是自人类社会产生国家与法、产生犯罪与刑罚以来一直就存在的犯罪,我国刑法虽然对其犯罪构成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一直以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司法实践中对强奸犯罪的具体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2.
丁潇 《魅力中国》2014,(5):341-341
防卫过当的犯罪构成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客体是以生命权和健康权为主但也包括财产权,客观方面必须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行为和造成的重大损害结果的统一,主体是具有防卫人和犯罪人的双重身份的人,主观方面是过失和间接故意罪过形式。防卫过当是犯罪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相似文献   
13.
《新财经》2001,(7):29-29
我们先找到了王惟尊在深圳的另一位律师,在他那里,意外地和王惟尊的太太陈莉通了话。从陈莉那里,要到了王惟尊在北京的辩护律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教授邬明安的电话。  相似文献   
14.
王若眉 《大众商务》2010,(2):233-233
本文亦同意许霆成立盗窃罪的判决,但不敢苟同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许霆定罪的判断标准。犯罪构成是犯罪成立的唯一标准,而在该判决中却采用了另外一个标准一犯罪三个特征。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分析了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初步探索了解决该问题的理论出路。  相似文献   
15.
焦瑛琴 《致富时代》2011,(8):204-204
犯罪构成是刑法总则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在犯罪认定问题上占有核心的地位。随着对外交流的频繁,外国法律文化传入我国,我们需要全面了解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犯罪构成理论,以完善我国特色的犯罪构成理论,帮助我们正确定罪量刑。该文将阐述犯罪构成要件的基本问题,并结合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简要叙述两大法系的犯罪构成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一、犯罪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一)犯罪的界定有学者认为犯罪是因社会认为具有较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而被刑法规定为应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有学者认为犯罪学上的犯罪是对一个社会的主流社会规范的反叛,犯罪应当是严重侵犯一个社会绝大多数人共同利益的行为,犯罪具有时空的差异性。刑法上的犯罪的形式界定是指将犯罪成立的规范定位于具体的、外在的、有形的、直观的、刚性的特征。犯  相似文献   
17.
运输毒品罪是指行为人以营利为目的或出于其他原因,明知是毒品而采取携带、邮寄,利用他人或使用交通工具,为他人运送毒品的非法行为。由于运输毒品的行为人对毒品不享有所有权,因此,我们在界定运输毒品犯罪与其他毒品罪时,在理论上就提供了一个可靠依据,使司法人员对运输毒品罪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从当前商业活动中行贿犯罪行为的表现形式出发,以商业行贿犯罪行为的方式为分类依据,把当前商业行贿犯罪行为分为主动型、暗合型、被勒索型3种类型,并针对在商业行贿行为定性上的分歧,阐述了3种商业行贿犯罪行为类型的犯罪构成。  相似文献   
19.
重大责任事故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一种,笔者在研究众多学者、专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对本罪作一个系统的阐述。第一部分阐述了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概念,第二部分是关于本罪的犯罪构成。笔者结合通说,从犯罪主体、犯罪客体对本罪犯罪构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三部分是关于本罪的认定。笔者介绍了本罪的性质,同时对司法认定提出了一定的界定原则。最后一部分是关于本罪的立法完善。结合关于犯罪构成的分析以及第三部分罪的认定分析,笔者从客观方面、犯罪主体、主观方面等提出了立法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李振兴 《理论观察》2007,(3):208-209
一、间接故意犯罪是否有未遂的观点 旧中国法学家曾介绍说,意大利刑法理论否认间接故意犯罪有未遂,而荷兰、挪威、德奥等国的法律解释则主张间接故意犯罪有未遂。德国刑法学者李斯特、日本刑法学者大场茂马、泉二新熊等以及旧中国法学家王觐等,也主张间接故意犯罪有未遂。前苏联刑法理论基本上倾向于否定间接故意犯罪有未遂。其中,一些刑法教科书认为,受犯罪构成主观因素限制,间接故意犯罪逻辑上可能存在未遂,但在事实上很难确认,因此事实上只能对直接故意犯罪中的未遂加以惩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