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财政金融   141篇
工业经济   33篇
计划管理   339篇
经济学   333篇
综合类   617篇
运输经济   6篇
旅游经济   36篇
贸易经济   506篇
农业经济   72篇
经济概况   54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论语境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妍妍 《消费导刊》2009,(14):178-179
语境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的重视。利用语境可以猜测词义,消除歧义。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认识到语境的意义,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词汇的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2.
池静  王萍 《农村经济》2007,(3):70-72
税费改革切实有减地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是也明确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保障带来新的冲击,原有的以"以县为主"的财政投资主体在改革后面临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投资主体提高的思考,从教育的公平、效率方面分析促进农村教育量和质的发展,促进整个国家教育及社会发展的稳定,建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3.
农民工问题是第二次转型背景下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就是要实现农民工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即农民工市民化。残缺的市场主体、公共产品的边缘人以及失范的利益表达,既是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也是进一步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赋权基础不稳固、维权方式不健全等权益缺失问题,是造成上述困境的根本原因。这就需要对农民工市民化中的权益予以重构。同时,将完善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和强化农民工权益保护中的政府责任,作为权益实现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应如何发展具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如何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5.
英文广告的语用分析——从言语行为及语境谈广告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成功的广告,总是语言与非语言形式如色彩、声音、画面等方面的有机结合体。文章以Austin及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探讨广告的言语行为表现方式及技巧,并进一步探讨情景在广告言语行为效果上是如何起积极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6.
法律适用的对象是案件事实,而案件事实与通常理解的事实概念存在本质区别,案件事实即是已被诉讼程序证成为案件事实的生活事件,案件事实不是既定的,不是被发现的客观事实,而是由诉讼主体运用客观证据、证据规则和事理逻辑形成的;很多情况下,事实问题即是法律问题,法规范对案件事实起着型构作用;审判过程中规范与事实相互作用且自我显形。  相似文献   
127.
基于耦合共生理论的田园综合体规划模式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随着城乡统筹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在乡村的大背景下,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的概念,旨在通过实现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共生融合,来带动乡村的发展及振兴、农业的转型升级、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通过构建多产业耦合共生的田园综合体规划模式,以期更好地实现农业转型升级以及乡村的发展振兴。[方法]引入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以及生物学中的共生理论进行研究。[结果]从耦合共生单元、耦合共生环境、耦合共生界面三个方面提出集农旅合一、多产业联合、多方参与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模式规划理念框架。[结论]以农旅合一的耦合共生单元为基础,将文化作为农业与旅游耦合共生的介质,有助于实现文化内涵的提升以及农业与旅游的协同发展;以多产业联动的耦合共生环境为推手进行合理布局,使多产业联动发展,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整合利用、农业产业附加值的增加、村落结构的完善、农村特色及文化的传承;以多方共同参与的耦合共生介质为保障,通过政府、市场和公众这三方的共同参与和合作,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乡村统筹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8.
文化语境与委婉语翻译选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委婉语往往包含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宗教、伦理道德等诸多文化信息。翻译时,要注意文化语境对委婉语翻译选词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9.
文章就中西方禁忌语的不同,从多个层面进行了分析,解析产生诸多不同禁忌的文化,社会原因,并就如何规避尴尬语境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0.
在旅游的过程中,东道主常常被刻写上“他者”的文化意涵.游客带着追求“文化差异”的诉求前往“他者的世界”,在异域邂逅他者.文章以拉萨大昭寺广场及其周边的八廓街作为案例地,以藏族人在八廓街的转经、磕长头行为作为实证研究的切入点,以汉族游客和藏族人两类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西藏旅游发展以及中国后改革时期转型背景下,藏族的“他者性”如何在汉-藏互动过程中被建构.文章认为,藏族的“他者性”并非具有先验的、一成不变的意涵,而是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与社会互动中不断生产的.文章关注“他者性”建构过程中的两个维度——我者对于他者的凝视,藏族人对于自身的他者性的展演.一方面,转经、磕长头行为使游客将藏族人视为神圣、美好、朴实的代名词,对他者的建构存在浪漫化-理想化的倾向.另一方面,藏族他者并非凝视的被动接受者.随着“职业磕头者”的出现,一部分藏族人将凝视转化为一种文化资本,通过他者性的展演,积极地响应游客建构的文化意义,以此获取一定的物质利益.总而言之,“他者性”的建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对“他者”的研究不能忽略我者及他者所处的社会情境及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