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篇
财政金融   331篇
工业经济   186篇
计划管理   573篇
经济学   501篇
综合类   195篇
运输经济   32篇
旅游经济   12篇
贸易经济   537篇
农业经济   138篇
经济概况   560篇
信息产业经济   12篇
邮电经济   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323篇
  2011年   266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刘芳 《现代企业》2009,(6):31-32
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发达国家服务业对GDP的贡献份额逐年增加,绝对比重也较大.我国服务业从整体来看所占比重不太高,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2.
23.
本文认为,马克思提出的按劳分配原理只是一个需要由未来的社会实践进行检验的天才假说,不符合我国今天的社会现实;应该承认,资源贡献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而且市场机制就是实现这一原则的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24.
《中国市场》2005,(7):56-57
从2003年起我们通过问卷形式,全国共有500家市场参与了此次调查,填写了“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竞争力调查表”后自行申报,再根据国家有关统计数据,最后由专家评定而产生的。主要指标包括市场近几年来的交易额增长率、市场覆盖面、市场摊位数、摊位出租率、社会影响力、管理者水平、社会贡献、制度建设等20多项。  相似文献   
25.
26.
潘国兵 《经济师》2004,(4):32-33
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提出来的分配制度创新的理论 ,是十六大对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分配方式变革的必然性 ,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深刻的理论意义 ,它是新制度、新体制、新时期、新的条件下实现收入分配合理化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27.
浅谈产销预测模型标准化通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际贡献是产销预测模型标准化通式的理论依据。所谓边际贡献,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它首先用来抵偿固定成本,如能抵偿全部固定成本,则该产品为保本产品;如抵偿固定成本总额后仍有余额,则是该产品为企业提供的利润。可见,边际贡献可能具有两种能力,即保本能力和创利能力,边际贡献总额也可以分为两部分,即保本数额和创利数额。可以推断,边际贡献的保本能力和创利能力客观上也是可以区分且可以计量的。  相似文献   
28.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在加强天保资金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资金管理使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不小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本文拟就如何完善此项资金管理谈些看法,为保护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9.
<正>一、研究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业集群的发展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视线,它作为一种成功的"产业组织方式"和成功的"区域发展模式"被许多国家提高到战略层面。作为集群经济主要贡献者的集群内企业也被广泛研究。Visser·E(1999)对秘鲁利马(Lima)州的服装产业130个集群内和集群外企业的调查研究表明,集群内的企业比集群外的分散企业具有较好的经济绩效,集聚对于中小企业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0.
1976年到1978年的两年徘徊时期,是中国实现历史大转折的前奏。此时,中国刚刚走出历史误区。百废待兴,人才匮乏。为了营造一个重视人才的环境,尽快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邓小平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其主要贡献是:倡导新观念,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抓好教育,培养合格人才;坚决主张平反冤假错案,使大批被浪费、埋没的人才得以重返工作岗位,为社会主义建设发挥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