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篇
财政金融   331篇
工业经济   186篇
计划管理   574篇
经济学   500篇
综合类   195篇
运输经济   32篇
旅游经济   12篇
贸易经济   537篇
农业经济   138篇
经济概况   563篇
信息产业经济   12篇
邮电经济   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323篇
  2011年   266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王成艳  李桢 《生产力研究》2006,(2):52-53,114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在积极进行工业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辩证地认识农业的基础作用,并重视农业的发展问题。在工业化发展的新阶段上,我们要认真借鉴工业化国家农业发展的经验,以市场为导向,努力提高以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的农业综合能力,实现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2.
基于管理贡献的人力资本定价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琳 《财经研究》2003,29(11):67-70
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以企业人力费源的贡献产出对人力女本进行定价,人力女本定价重点在于其创造的价值,即劳动的贡献,包括科学技术贡献和管理贡献。人力资本的贡献成果与企业的无形女产密切相关。本文尝试用产出法即“贡献货币化”法来计量人力资本并建立相应的操作模型。  相似文献   
43.
在企业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成功经理,他们靠自己的艰苦努力为企业的经营业绩做贡献,这些贡献被他们所在的公司认可。本文讨论的对象不是这些真正的成功经理,而是另外一些表面看起来为公司着想,为公司的经营业绩做贡献,实际上却躲避责任、没有为公司改进经营业绩做工作的“成功经理”。  相似文献   
44.
我国实行的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根据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关系,以及这些不同生产要素在财富的生产中所作的贡献产生的一种分配形式。“要素所有权”是生产方式的前提和起点,它决定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各生产部门间的分配,是“按要素分配”原则存在的依据,“要素贡献”是按要素分配原则的最终决定因素。在按要素分配理论中,正确认识“要素所有权”与“要素贡献”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是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5.
科技人员工资收入的分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科技人员的收入分配问题,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也是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科技人员的收入比较适宜实行工资加科技贡献奖励的分配模式。工资制度的主要形式是岗位工资制度。科技贡献奖励又分为多种形式,包括项目提成、技术入股、期股期权、专利产权、高福利待遇、特殊人才津贴等。此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列利技人员实行年薪制或协议工资制。  相似文献   
46.
史语 《上海质量》2004,(12):8-9
1904年12月24日,约瑟夫·M·朱兰降临人世。被誉为“质量建筑师”的朱兰,以他七十年的质量旅程,对人类质量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怀着崇敬和欣慰的心情,衷心祝贺朱兰博士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47.
郭飞 《经济纵横》2005,(10):57-59,54
繁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实现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的创新。从实践看,对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必须正确理解。该原则中的“贡献”,在公有制经济中是指劳动者在创造价值中的贡献,在非公有制经济中是指生产要素在创造社会财富(或使用价值)中的贡献。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可统一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相似文献   
48.
基于客户价值的客户分类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客户分类方法(一)利润学说。利润学说认为客户对企业的贡献体现在客户为企业带来的利润,因此可以用客户利润贡献判别客户为企业创造价值大小,较有代表性的观点用客户全生命周期利润评定客户价值。  相似文献   
49.
传统理论认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收入分配是一个价值分割的问题。这种认识无法对十六大提出的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因为 ,按照“价值创造一元论” ,在价值创造中除劳动要素之外其他生产要素都不创造价值 ;如果运用“价值创造多元论”加以解释 ,又会落入马克思曾经批判的“庸俗共创论”。只有通过深入分析收入分配的本质 ,确认收入分配在本质上不是对价值的分配 ,而是对财富及其支配权的分配 ,财富由多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 ,各要素按贡献共同参与财富分配 ,才能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
中国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78-2004年数据的分析,对中国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表征教育总量水平的财政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呈显著的正向作用,初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显著.其中,中等教育的作用显著为正,而高等教育的作用显著为负.还考察了我国(1978-2004年)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并试图就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