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37篇
经济学   7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23篇
经济概况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因涉嫌挪用公司巨额资金用于个人盈利,内蒙古伊利集团公司董事长郑俊怀等5名高层管理人员被公安机关刑拘,伊利危机引发全国注目。一时间,有关伊利的传言甚嚣尘上:政府托管、资金链断流、管理出现真空……危机发生之时,伊利总部所在的呼和浩特正值寒冬,气温降至零下20多摄氏度,伊利在这个冬季里正面对一次严峻考验。高管被拘事件爆发后,伊利集团下属上市公司伊利股份于2004年12月20日被上交所紧急停牌,对伊利的形象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投资者被告诫密切关注事态发展,规避投资风险,证券分析师认为,伊利股价的震荡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尽管伊利…  相似文献   
32.
在狱中     
10年之后,这一批企业家是不是仍旧绊倒在了同一块石头上? 2006年的春节,他们看来是要在狱中或看守所度过了。郑俊怀,春节前一个月被判6年,在内蒙某地开始服刑;唐万新,在被捕一年后开庭受审,春节估计得在武汉的看守所过了;黄宏生,在创维终于复牌几天后再次在香港地区法院开庭审理;赵新先,“平安”退休半年后终究未免被捕,不知在何处关押;陈久霖,一年多来一直被羁绊在新加坡,案情仍在审理中;顾雏军,半年前被捕。  相似文献   
33.
《经营者》2005,(3):43-43
风起于青萍之末,郑俊怀有今天败相,出现在半年前。2004年6月17日,伊利股份发表公告,罢免了独立董事俞伯伟,伊利公告见报当日,伊利股份跌停。2004年12月20日,伊利股份开盘即告跌停,随即便遭上交所紧急停牌,这一回主角不是俞伯伟而是换成了董事长郑俊怀,因涉嫌挪用公司巨额资金用于个人而被捕。  相似文献   
34.
    
《资本市场》2006,(1):15-15
悲:葛政,悲:郑俊怀,悲:周梅森,悲:陈顺利,悲:严晓群,悲:顾雏军,悲:张海。  相似文献   
35.
2004年12月11日,坐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的贵宾室里,伊利董事长郑俊怀抬头看到了正步入贵宾室的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两个人都十分意外。双方对视的一刹那,令人印象深刻。随后牛根生从门口走到郑俊怀座位旁,郑起身,在两人短暂地握手寒暄后,郑坐回原位,牛  相似文献   
36.
商业视窗     
梁冬梅 《英才》2006,(2):14-16
他信:最高姿态,曹兴诚:最无奈,杨元庆:最和气?江南春:最霸气,郑俊怀:最不服,张海:最不甘心,严义明:最受冷眼,马云:最彻底,施正荣:最新首富,Google:超越神话,韦里孙:85亿购前世通,花旗集团:入主广发行,大摩亚洲:人事剧震,渤海银行:挂牌成立,华晨中国:高管再变,中海油:22亿大收购,宝钢:40亿护盘失败,中外运:高层换将,酒鬼酒:被立案稽查,  相似文献   
37.
最近,我们一方面为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这样的消息所振奋,另一方面也为不时被披露的知名企业丑闻所担忧。如中航油的“打工皇帝”陈久霖超权限进行石油投机导致公司亏损5.5亿美元;伊利董事长郑俊怀等5名高管因涉嫌挪用公款被刑拘;2005年以来的短短27天内,就有8家上市公司的9名高管落马。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严重不健全所导致的经理人行为失控。但就此把经理人形象妖魔化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38.
罗建法  博锋  李伟  魏玉祺 《中国新时代》2005,(6):90-92,94-96
在企业中,“功高震主”的现象经常出现。黄宏生与陆强华、郑俊怀与牛根生、李东生与万明坚……企业内部的“君主”与“大将”之争,大伤企业元气。“功高震主”为什么存在?它的出现有哪些现实的原因?它的存在反映了怎样的商业社会背景?“功高震主”不仅是职业经理人或者“二把手  相似文献   
39.
朱雪尘 《英才》2005,(2):24-25
2004年的结尾并没有给中国的乳业巨头带来什么好运,12月17日就在伊利郑俊怀被捕当日,三元牛奶总经理郭维健也宣布辞职。虽然郭维健并没有郑俊怀那样声名显赫,也没有触犯法律,但由于经营业绩不佳而请辞.面上却也无光。或许正因如此,在辞职之后,郭维健没有接受任何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40.
郭芳 《经营者》2006,(3):24-25
社会不能设置了一种充满犯罪诱惑的体制,然后又要求这个体制下具备了一切犯罪条件的人对此诱惑无动于衷,这多少有点不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