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54篇
工业经济   7篇
计划管理   43篇
经济学   64篇
综合类   33篇
贸易经济   35篇
农业经济   23篇
经济概况   12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一、中小企业实际融资情况的分析 目前,国有银行的公有所有制属性和中小企业的民营所有制屙『生不对称,信贷融资仍按照“所有制原则”向国有经济倾斜,这必然造成贷款规模上的结构性需求不足。一方面,国有银行对国有经济大量信贷供给及资金利用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体制外迅速成长的非国有经济却难以获得发展资金,国有银行的贷款倾向和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之间缺乏一个现实结合点,从而出现了政府宏观政策宽松和微观上民营企业融资偏紧的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62.
改革开放之初,东北地区制造业占全国的20%,东北工业,特别是辽宁工业与上海并重,成为我国工业经济的领头羊。而大庆油田仅一年的利税就相当于全国烟草业的利税收入。1980年以来,东北地区由于重工业比例大、国有企业比重大,很快在全国轻工业(大部分可以理解为第三产业)、非国有经济快速发展的态势中落伍。接下来,大批国有企业关门,工人下岗。这种情况被学术界认为是第一次东北现象。  相似文献   
63.
程云喜 《商业研究》1998,(11):64-65
保障国有经济在我国粮食流通中的战略地位和主导地位。非国有经济的充分发展对搞好粮食流通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4.
李敏 《山东经济》1999,(4):49-50
当前,在深化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企业兼并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实施再就业工程,已成为社会生活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妥善处理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力度、经济发展速度以及社会可承受程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有计划地分流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全力以赴,千方百计推进...  相似文献   
65.
66.
对疏通微观经济主体传导货币政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政策传导阻滞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微观主体,因此,须双管齐下,对企业(包括金融业)来说,应该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步伐,明晰产权关系,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让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改变企业的货币需求动机,尤其是要增加企业的交易性货币需求,以提高货币流通速度,这是改善宏观金融调控效应的微观基础;就消费领域而言,首先,应增加居民收入,政府应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使居民收入水平能与国家的经济增长相适应,让居民有能力进行消费;其次,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减少支出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7.
产权结构是影响技术效率的因素之一,通过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比重与城市技术效率之间的影响机理进行研究,利用SFA技术,以辽宁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国有控股经济比例对城市技术效率产生了消极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68.
陕西工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工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体制改革滞后、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等问题使陕西工业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 ,全省工业结构调整的成本加大 ,调整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陕西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根据工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和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趋势 ,陕西省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 :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我国加入WTO的历史机遇 ,以增强陕西省工业竞争力为目标 ,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以加快发展为主题 ,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 ,以企业为主体 ,以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和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为中心 ,坚持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打破部门、行业、地…  相似文献   
69.
70.
本文试图将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所取得的成就和所面临的问题 ,放在一个简化了的动态模型中加以系统地分析。文章指出 ,动态地看 ,体制转轨的根本问题就是非国有经济比重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所有制结构的转变。在非国有经济的增长率高于国有经济的增长率的“基本假定”下 ,体制转轨的最重要的问题首先不是改革国有经济 ,而是发展非国有经济。这不仅是由于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支撑着经济的增长和市场体制的形成 ,而且也是由于它创造出使国有经济得以改革的更有利的条件。国有经济改革的重要性主要在于 ,它们若不改革 ,就还要占用大量资源 ,而且是要从非国有经济转移资源作为事实上对国有经济的补贴。这种补贴在过去一个时期主要体现在银行坏债、资本市场上的“坏股”、非国有经济的“综合税赋”事实的不断提高 ,等等 ,现在也体现在政府债务增大。正因如此 ,尽管中国目前并不面临金融危机 ,但必须加快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控制的金融体制的改革进度 ,以保证非国有经济能持续发展下去 ,保证整个体制转轨过程的持续进行而不被某种危机所打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