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3篇
工业经济   14篇
计划管理   59篇
经济学   31篇
综合类   23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1篇
农业经济   23篇
经济概况   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蘑菇圈真菌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分解者参与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也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具有重要的食用及药用价值。文章梳理了涉及草原蘑菇圈特征、机理和影响等研究文献,总结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今后研究设想,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按照“蘑菇圈分布、类型、机制以及其对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作用”这一逻辑,以文献综述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通过对现有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总结了草原蘑菇圈的类型和分布,蘑菇圈发育的生理生态学机理,蘑菇圈对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论]蘑菇圈是植物,土壤和真菌/微生物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蘑菇圈真菌直接或间接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及酶活性,并可通过化感作用或与植物间形成菌根/寄生关系,其分泌物或裂解后的产物刺激植物生长或杀灭植物,从而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82.
研究目的:认识和理解耕地资源损失过程。研究方法:基于中国成功研制出的世界上首套30 m分辨率2000—2010年GlobeLand 30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综合分析环渤海地区耕地资源损失流向、质量和空间特征。研究结果:2000—2010年,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剧烈,耕地资源明显减少,主要损失流向为人造覆盖、草地、水体和森林;耕地资源损失区域主要位于降水量较少、海拔较高等耕作条件较差的地区;耕地资源重心总体向东南方向移动,破碎化程度日趋严重。研究结论:基于GlobeLand30数据的耕地资源损失过程研究能有效揭示耕地资源损失流向、质量和空间特征,为区域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提供了积极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3.
任伟  李强 《特区经济》2009,(12):62-64
中共十七大报告强调"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从珠江三角洲向长江三角洲再向环渤海地区逐次由南向北推进的过程。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正深入发展,中央也把加快环渤海地区崛起作为重大战略举措,积极推进京津冀都市圈和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环渤海"正在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环渤海地区的加速崛起对于我国东部地区继续快速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的崛起和西部大开发都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环渤海地区协调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威胁的分析,针对各地实际特点和内外部条件环境,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4.
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相对于长三角、珠三角在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还比较落后。目前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进程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还面临很多困难。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成将实现环渤海区域交通网络的相互衔接,加速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推动产业的分工协作,促进功能有别的三大城市群发展以及形成一体化的环渤海旅游圈,为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5.
李海  于洪兵 《价值工程》2015,(12):144-145
本文对发动机新型复合式单气环的结构和密封机理作了研究,并指出新型复合式活塞环解决了传统活塞环气环开口间隙漏气的问题,漏气量将大大降低。同时,新型活塞环改善了传统活塞环振颤的问题,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共振给活塞环带来的伤害。除此以外,新型活塞环的控油和布油能力也大大增强,积碳问题也得到进一步地改善。  相似文献   
86.
文章通过对环渤海经济圈52个地级市1993-2013年的实际利用外资数据分析,发现我国环渤海经济圈的外资中心收敛态势和空间溢出性十分显著。具体而言,河北、北京、内蒙古和山西的各城市以天津为中心逐步收敛,山东半岛则收敛于青岛。作为中心城市的天津和青岛呈现双足鼎立的局势,天津对环渤海经济圈的北部和西南地区具有显著的外资空间外溢性,而青岛的辐射范围则主要涵盖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大连等。整个环渤海经济圈的外资中心收敛和空间外溢性具有显著的时空衰减性,且滞后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87.
分析了烟台临港产业及临港产业带的现状,指出,要抓住国家开发环渤海经济圈和国际产业资本加速向沿海转移以及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的重大机遇,依托城市和良好的产业基础,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发挥港口优势,强化产业招商、项目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石化、汽车、造船、重型机械、有色金属等工业,带动物流业和滨海旅游业发展,通过培育产业集群,形成港口群、工业区、物流网等有机结合、适当分工、协调发展的临港产业带,使之成为胶东半岛乃至环渤海地区重要的产业增长极,带动区域经济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88.
关于FDI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环渤海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环渤海地区主要的22个城市为代表,选取可能影响FDI的20个变量,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分析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因素主要是:城市现有的和潜在的市场规模、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物流水平、城市的繁荣程度、交通和通讯设施、教育水平、劳动成本、产业的关联效应和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89.
港口竞争有助于提高港口竞争力,促进港口发展,但港口间的盲目恶性竞争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港口专业化、技术化水平提高,不利于港口群整体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以环渤海港口群为例,在竞争的同时,港口之间要根据自身优势进行充分的分工合作,提倡港口之间采取高层次竞争、"错位"竞争等竞争方式,制定合理的港口发展规划,扩展港口物流战略联盟。  相似文献   
90.
对环渤海经济圈中“三足鼎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德林 《特区经济》2008,228(1):51-53
环渤海经济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构想,也是我国的发展战略。环渤海经济圈的基础是由京津唐、辽中南、山东半岛三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构成。由于这三个经济区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长期自成体系,缺乏合作,形成环渤海经济圈中"三足鼎立"的格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囚徒困境"反复博弈的结果,是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形成的",而不是"建成的"。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途径应当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制度,消除制度上的矛盾和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