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97篇
  免费   408篇
  国内免费   16篇
财政金融   833篇
工业经济   382篇
计划管理   1294篇
经济学   2052篇
综合类   1906篇
运输经济   132篇
旅游经济   326篇
贸易经济   1783篇
农业经济   856篇
经济概况   1957篇
  2025年   27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367篇
  2019年   319篇
  2018年   273篇
  2017年   312篇
  2016年   293篇
  2015年   257篇
  2014年   738篇
  2013年   1112篇
  2012年   740篇
  2011年   838篇
  2010年   653篇
  2009年   664篇
  2008年   725篇
  2007年   955篇
  2006年   906篇
  2005年   518篇
  2004年   268篇
  2003年   291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以中原经济区核心地带为例,通过考察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涉外能力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指数,综合比较分析表明2005年后中原经济区核心地带区域经济差异呈现整体缩小态势,但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主要靠基础设施和实物资本等有形资本投入,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持续。因此,中原经济区应统筹协调、借力发展,提升"虹吸"辐射能力;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区域产业整合与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扩大对外水平,构建共同市场。  相似文献   
12.
海洋旅游是重要的海洋经济类型,加强海洋旅游相关研究是服务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础性任务。本研究选取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619篇中文文献为样本,系统分析中国海洋旅游研究脉络。研究发现,1992—2021年中国海洋旅游相关研究成果数量呈“起步探索、陡状攀升、波动回落”的变化特征,经历了以海洋旅游环境要素和资源价值评估为主的资源导向与孕育探索阶段(1992—2002年),以多元议题拓展和集成方法创新并重的产业导向与全面推进阶段(2003—2010年),以及同国家发展需求联系紧密、实践应用不断丰富的战略导向与深化拓展阶段(2011—2021年);研究热点集中在海洋旅游理论内涵与研究范畴、资源开发与评价、社会与经济影响、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目的地开发与管理等5个方面。立足新时期中国海洋旅游理论发展与实践需求,未来应重视学科交互融合、技术手段集成和数据平台建设,提升理论研究同国家战略驱动、地方现实需求和行业实践发展的适配性,为推动中国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与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13.
我国近几年外贸顺差的连创新高,并且进、出口增长的走势与世界经济的联动性日益明显,我国的实体经济已经越来越融入全球经济的大环境当中。同时,我们外贸结构的升级也正在以更快的步伐前进,我国双边贸易的高速增长仍将维持一段时间。中国股市在经历了“2.27”暴跌之后,全球各主要股市随后也遭到重挫。笔者并不认为目前中国的股市对于全球市场有如此巨大的影响,但是全球石油美元的流动以及日元利差交易的变化情况已经逐渐受到国内投资者的重视,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了全球市场的重要一环。在国内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与世界联动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外部因素对于国内经济稳定性的影响,同时也要从其他国家的历史发展经验当中吸取金融安全监管方面的教训。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仅要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还需看到经济全球化提出的要求,以及城市化带来的机遇。本文基于详实的数据和深入的前期研究,指出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仍然具有一些独特的空间,包括老年劳动参与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保险基金投资回报率的提高等。中国的老龄化发生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阶段,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需要权衡缴费率和国际竞争力之间的矛盾。与人口老龄化相伴随的是城市化,将农村转移劳动力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在较长时间内改变体系的负担率,同时农村老年人口绝对数量的下降,也可为政府补贴增长提供条件。长期而言,老龄化社会的养老能力根本上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西方经济学理论庸俗性表现的反思,可得出如下结论:(1)不能割裂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个人与集体的联系,而过分宣扬“经济人”或“理性人”的假设;(2)不能割裂经济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关系而孤立地研究经济。对于西方经济学理论,不能仅仅研究其理论本身,还应研究其产生的思想和文化背景;不能照搬西方的理论和模式,不能过分倚重或迷信经济数量分析。对于中国的经济问题,必须放在中国的历史、思想、文化、民族心理等这样的大背景下来开展研究和寻求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无疑具有复杂性,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根本上说,次贷危机是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的产物。但是,从金融商品交易的角度出发,资产支持证券等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过度发展以及金融监管制度的缺失是构成美国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次贷危机后,加强金融商品交易的场外监管、功能监管,增强市场透明度,增进监管合作已经成为各国监管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欧盟在信息与通信领域的科技合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多年以来,信息通信一直是欧盟直接对华投入最大的科技合作领域。中国与欧盟信息通信技术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合作方式日益多样化。中国与欧盟互有需求,法律框架提供了制度保障,合作机制日臻完善,加之中国与欧盟成员国之间有友好合作的基础,种种有利条件使信息通信合作成为中国与欧盟科技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并具有很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Perspectives drawn from the economic geography literature are increasingly used to generate insights into locational issue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n this paper, we seek to integrate these literatures further by investigating the locational determinan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into peripheral cities within an emerging economy. Peripheral cities in emerging economies are attracting a growing proportion of global FDI flows, but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literature lacks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subnational determinants of FDI, particularly into non-core locations. We draw on the core-periphery model to build and test theory on how spatial interdependencies between subnational locations impact on the distribution of FDI inflows into a large and heterogeneous country China. Our results show that whilst peripheral cities tend to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FDI, this effect is positively moderated by proximity to core cities. The result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place and space when investigating locational issue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论述了毛泽东、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对“卡夫丁峡谷”进行的两次跨越,并总结出了对今天现代化建设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20.
生产性服务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集聚是区域服务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选取国内22个省、市2005~2009年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面板数据,运用区位熵法和Theil指数模型计算出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集聚度及差异度,然后运用生态位评估模型进一步测算出生产性服务业区域集聚的适宜性。结果表明:(1)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集聚效应具有地域不均衡性;(2)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整体集聚差异在2005~2009年间呈波动型变化,集聚差异总体较大;(3)除北京市外,其余各省、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适宜性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