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2篇
财政金融   112篇
工业经济   37篇
计划管理   201篇
经济学   396篇
综合类   273篇
运输经济   7篇
旅游经济   5篇
贸易经济   257篇
农业经济   99篇
经济概况   241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方式,具有其重要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在生态和环境方面。中国政府在进行十二五规划时,淡化了对GDP增长速度的要求,而强调宽容性增长,重视并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是GDP作为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今后仍将会发挥其重要作用,需要进行全面研究,并寻找改进的方式。因此,文章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阐明了GDP产生的背景和内涵,指出了GDP在衡量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同时,指出了GDP在衡量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方面的局限性,重点指出了生态和环境领域的问题和认识上的误区。最后,根据国内的研究情况,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了一些改进和替代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62.
本文旨在揭示我国土地财政的量化特征和区域差异的成因。目前我国省际间土地财政强度差别较大,且在2003-2007年间呈现先下降继而小幅上升的变化轨迹。从东中西三大地带看,土地财政强度呈现"东高西低"格局。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支持土地财政动因的"GDP锦标赛说"而拒绝"财政压力说"。正是发展条件不同的各地区围绕GDP增长展开锦标赛,将土地作为招商引资筹码,以及推动城市扩张和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的载体,从而导致了土地财政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63.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尤其是1997年之后,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剧烈波动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典型现象,表现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和实体经济变量即产出和物价变化的脱节———M2/GDP偏高现象。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货币总量与名义GDP之比作为衡量流动性过剩的尺度,反映了货币供求状态与实体宏观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当流动性过剩成为持续现象时,说明相对于实体经济形成的总供给,货币市场持续出现超额供给,即货币市场提供的一部分货币资金没有流向实体经济,或投入到实体经济的货币资金没有形成真实的商品供给。由于现代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量与金融体系提供的信贷规模和信贷资金流向紧密联系。因此考察流动性过剩现象应该更多关注金融结构,进而金融资源的配置方式和效率的变化。本文结合金融结构发展情况分析中国M2/GDP偏高现象,揭示金融结构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4.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反映了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是代表物价水平的重要物价指数。经济增长通常使用GDP增长表示。根据GDP生产法,GDP是三次产业总产值之和。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三次产业的生产总值增长率与CPI增长率的比例关系。实证结果表明:GDP与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同时都与CPI增长率成正比例,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增长率与CPI增长率的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65.
为便于预报和指导生产,通过对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的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建立相应的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对于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说,可通过工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的发展来估计。  相似文献   
66.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十二五",经济改革将进入"激流区"。国际经济阴晴不定,国内经济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中等收入陷阱"等诸多难题。就淡化GDP考核、CPI治理、缩小贫富差距、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7.
国债发行规模与GDP和财政支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债作为政府筹集资金、缓解财政压力和实施宏观经济调控与现代金融管理的重要工具,适当的国债政策是实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与保证。我国国债的发行对支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要优化国债结构,实现国债结构进一步的合理化,就需逐步扩大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规范国债市场运行,调整国债投资规模与方向,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8.
季度GDP的走势与波动不仅会影响政府的财政收支、企业的盈利和财务状况,甚至还会影响家庭和个人的收入与支出,是宏观经济总量预报、预测与分析的重中之重。传统的宏观经济总量预测模型是基于同频数据进行的,高频和超高频数据必需处理为低频数据,这不仅忽略了高频数据信息的变化,还影响了模型预报和预测的及时性,降低了模型的预测精度。本文将混合数据抽样模型(MIDAS)用于中国季度GDP的预报和预测,实证研究表明,出口是造成我国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增长减速的主要因素,MIDAS模型在中国宏观经济总量的短期预测方面具有精确性的比较优势,在实时预报方面具有显著的可行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69.
In recent debates o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policies, the strategy of “degrowth” has appeared 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paradigm of economic growth. This new notion is critically evaluated by considering five common interpretations of it. One conclusion is that these multiple interpretations make it an ambiguous and rather confusing concept. Another is that degrowth may not be an effective, let alone an efficient strategy to reduce environmental pressure. It is subsequently argued that “a-growth,” i.e. being indifferent about growth, is a more logical social aim to substitute for the current goal of economic growth, given that GDP (per capita) is a very imperfect indicator of social welfare. In addition, focusing ex ante on public policy is considered to be a strategy which ultimately is more likely to obtain the necessary democratic-political support than an ex ante, explicit degrowth strategy. In line with this, a policy package is proposed which consists of six elements, some of which relate to concerns raised by degrowth supporters.  相似文献   
70.
Logistic and power law methodologies for both retrospective and prospective analyses of extended time series describing evolutionary growth processes, in environments with finite resources, are confronted. While power laws may eventually apply only to the early stages of said growth process, the Allee logistic model seems applicable over the entire span of a long range process. On applying the Allee logistic model to both the world population and the world gross domestic product time series, from 1 to 2008 AD, a projection was obtained that along the next few decades the world should experience a new economic boom phase with the world GDP peaking around the year 2020 and proceeding from then on towards a saturation value of about 142 trillion international dollars, while the world population should reach 8.9 billion people by 2050. These results were then used to forecast the behavior of the supply and consumption of energy and food, two of the main commodities that drive the world system.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unless the currently prevailing focus on economic growth is changed into that of sustainable prosperity, human society may run into a period of serious economical and social struggles with unpredictable political conseque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