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荆州位于长江中游,这里是稻作农业的发源地,自新石器时代以至秦汉,稻作生产传统一直未曾中断。进入魏晋南北朝后,荆州自然环境与人口的变化皆有利于稻作生产的发展,加之荆州政治军事地位的特殊性,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着意经营。使得荆州的稻作生产较之前代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稻作种植区域的扩大、耕作技术的提高以及产量的增加等方面。荆州稻米总产量的增加,使得荆州不仅有余粮可支援外地,并有部分剩余稻米进入了流通领域.成为长江下游城市粮食供应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2.
关于汉代河西屯戍系统粮仓的问题,研究者多已肯定其独立地位,但就一些具体的论断和系统性的探究而言,尚有欠缺。本文通过检索相关简牍材料,结合一些实地考察情况,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屯戍粮仓的建制和布局,探讨了形制与构筑方面的仓、窖兼用方式,并对仓的组织体系以及严格的管理实践做了较细的梳理,力求在更为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其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43.
两汉黄河水患与河口龙门间土地利用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史料重新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解读,就两汉黄河下游水患及中游河口——龙门间土地利用方式的环境后果提出了新的观点:东汉水患频率高于西汉,灾情也更为严重;东汉时期河口镇至龙门间的农耕人口减少了九成以上,该区与整个黄河中游一样,迁入了大量游牧民族,原始的游牧对天然植被破坏性极大,是造成东汉黄河下游水患频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4.
侯晓丹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10(6):69-72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汉族与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部分汉族大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抱有偏见,甚至轻视。本文通过对在三所民族院校读书的汉族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现在汉族大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情况,总结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提高汉族大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认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5.
本文提出了如何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对徐州汉文化景点进行保护与展示研究的意义,探讨了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徐州龟山汉墓景点保护与展示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研究方案,为徐州汉文化景点的保护与展示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46.
闫红霞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3,(7)
随着休闲、旅游元素的加入,汉地佛寺园林环境的发展日益世俗化.文章分析了汉地佛寺园林环境的形成和发展,归纳了汉地佛寺园林环境在历史上形成的独特特征,探讨了汉地佛寺园林环境的构景手法和意境营造,得出汉地佛寺园林的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利用佛教风景名胜环境指导实际的佛寺园林规划设计的结论.文章认为,佛教强调生命体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生态伦理思想,为解决汉地佛寺园林当今的环境问题和汉地佛寺园林环境的保护性发展提供了一个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47.
本文依托引汉济渭秦岭出口工程实例,简述了在云母石英片岩及黑河水库影响区等不良水文地质段使用矿研RPD-180CBR多功能快速钻机进行超前水平钻探和超前放水,在直观探取前方地质情况的同时使掌子面形成少水环境,增加了掌子面围岩自稳性,确保了掌子面施工安全,取得了良好的施工进度,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48.
49.
文章在突破丽江古城城市格局二元论的传统观点上,提出丽江古城的城市格局由三大文化板块构成,即商贸文化板块、纳西文化板块、汉文化板块.三大文化板块的形成与古城的三大水系有着密切的关系.古城三大文化板块的形成与演变并没有发生激烈的文化冲突,相反却是彼此之间的和谐共生,共同维护着丽江古城在滇西北经济交流线上商贸重镇的功能. 相似文献
50.
秦汉地方农官建置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汉时期在地方上建立了多层次、多系统的农官体系,进行农业生产的组织管理.其中农监、都田、田啬夫、田典等属于都官系统,负责管理散处于郡国的公田;郡县两级的田曹椽史、劝农掾史、力田等属于地方行政系统,主要职能是劝课农桑、指导农耕;农都尉、农令、部农长、别田令史、农亭长等属于屯田管理系统,负责边郡的屯田事务.由于西汉后期以来,公田的经营方式逐渐从假民公田变为赋民耕种.东汉建立后,都官系统的农官被撤销,公田改归郡国管理,边郡农都尉也转属了郡太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