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7篇
计划管理   27篇
经济学   31篇
综合类   29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1篇
农业经济   9篇
经济概况   6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分析农民工住房政策的现实问题,探讨建立解决农民工住房保障政策体系.研究主要采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主要对现行状况决定了建立统一住房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地位、农民工住房问题与市民利益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以及成本一效益分析的结果是将农民工住房纳入统一住房保障体系考虑更为有效等进行讨论.研究结论表明,要重视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并可以通过解决住房问题实现农民工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春节过后,"民工荒"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民工荒"不仅出现在经济发达的劳务需求省份,也扩展到传统的劳务输出大省。文章从劳动力市场、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工的自身选择等角度,对"民工荒"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解决"民工荒"问题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4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是目前新疆科技战线上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职业发展前景、心理感受与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事业的未来发展。本文通过对问卷调查中涉及青年科技工作者工作状况的九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结合调查访谈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提出了四点建议,以供政府制定科技政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一 《改革与开放》2011,(4):121-122
本文引入了马克思生存人性论的研究假设,为农民工市民化研究提供了一个主体的视角。在考察中外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可资借鉴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农民工市民化政策支持体系处理农民工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却一直无人问津。这不仅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而且也给社会的不稳定埋下了诸多隐患。因此,建立面向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从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农民工群体作为"漂移的社会"的特征,提出农民工的"依法维权"解释模式及其维权特点,认为造成农民工弱势地位不仅有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非法侵害;农民工对"法定权益"的维护会向对"基本权利"的争取方向发展。当前,政府进行制度改革,增强农民工维权能力、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益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米晓娟 《改革与开放》2011,(22):159-160
农民工是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出现的新型城市群体,和城市人口一样,他们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却享受不到应有的保障。在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不断探索新的解决路径。本文主要阐述党和国家在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上的前进历程。  相似文献   
18.
论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凯 《现代财经》2008,28(1):67-70
知识员工普遍具有较强的自主性、渴望实现自我价值、流动欲望强等特点,而且其工作过程难以监督控制,给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合理构建知识员工的心理契约,并在构建之后对心理契约进行有效防范,已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重要的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reports results from a study of resource degradation and conservation behavior of peasant households in a degraded part of the Ethiopian highlands. Peasant households' choice of conservation technologies is modeled as a two-stage process: recognition of the erosion problem, and adoption and level of use of control practices. An ordinal logit model is used to explain parcel-level perception of the threat of the erosion problem and the extent of use of conservation practices. Results show the importance of perception of the threat of soil erosion, household, land and farm characteristics; perception of technology-specific attributes, and land quality differentials in shaping conservation decisions of peasants. Furthermore, where poverty is widespread and appropriate support policies are lacki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population pressure per se is unable to encourage sustainable land use. The challenge of breaking the poverty-environment trap and initiating sustainable intensification thus require policy incentives and technologies that confer short-term benefits to the poor while conserving the resource base.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非农建设用地也大幅度增加,每年由于征地而形成的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长。文章将失地农民的状况与下岗职工进行比较,由此分析失地农民在失业保险和收入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即失地农民失业保险制度的缺失,并借鉴下岗职工的做法,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新型失业保险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